次日,日初時分,楊父就趕著牛車帶著楊興去了鎮上趕集。
還好家裡有牛車,不然這走路就要來回至少半個時辰,畢竟距離集鎮上要五六里地。
早點去買好束脩六禮,筆墨紙硯,回來時間早,能來的及拜師。
楊父坐在車頭,一邊駕牛車,一邊扭著頭看向後面的楊興道:“興兒啊,自從你上次溺水後,為父看你變了個人的,現在就咱爺倆,有啥話你跟為父說說。”
這肯定變了個人呀!
楊興沉思了下道:“爹,你和二叔當時為啥參加了縣試後,都不願意繼續讀書了。”
“哎,這話說來話長,你現在也不小了,有自己想法要讀書了,爹也不想瞞你了。我比你叔大三歲,靠著你老太爺上幾代人積累的錢糧,俺倆才能一起啟蒙的。”
楊父抹了一把臉繼續道:“縣試失敗後沒多久,我娶了你母親有了你,你老太爺就去世了,加上當時當今聖上剛登基。”
“又剛好那時候輪到咱家負責養馬,壓力大,家裡靠著你爺爺支援不起兩個人一起讀書。
要有勞動力,我和你二叔沒得辦法,就只能一起不讀書了。
俺倆讀書沒本事,沒有心思在讀書上,就想著在你們這一輩培養下。”
“在你爹我的印象裡,咱家往上五代內,也就你高祖當過兵,可惜也受傷了,沒啥大功績,其他基本都是在地裡扒土刨食。”
“興兒你有志向讀書,就好好讀,為父拼了命,砸鍋賣鐵也支援你。”
聽著楊父的話,楊興搖了搖頭沉默著。
封建時期的老百姓有多慘,誰又能不知道!
雖說朱皇帝是農民出身,為老百姓著想,可最後百姓活的依舊很艱難。單單這養馬一事,就讓無數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作為朱明皇室的老家鳳陽府,卻要五戶養一馬,而江南之地卻是十一戶,更不要說那北方,大西北之地,需要養的更多。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老天爺竟然讓自己回來一回,加上自己記憶力和身體素質提升,是要做出一番事業了。
考個科舉或者入伍應該不難,就是靠著家裡這些地,想一直科舉下去太難了。
還是要想辦法賺錢,製糖、鹽、玻璃倒是會,可現在不太適合拿出來啊!
其它賺錢法子也不好直接說,要想個法子,看來先從種西瓜開始。
“爹,等拜師完,你到時在家種點西瓜唄。”楊興想了想,隨即笑嘻嘻喊道。
“好,坐穩了,咱們得快點到集上了。”
....…..
鎮上跟縣城比,人還是少了很多,說是集市,其實就是周圍幾個村湊成圍在一起的一條街,街道兩邊零零散散的幾家鋪子。
集市雖然地方不大,但還是有一家書鋪的,但對比縣裡的筆墨紙硯還是貴上一些。
楊興只能買最便宜的那種,三百張紙加墨,也花了差不多四百文。
古代供養一個讀書人太難了,筆墨紙硯這一年下來的花銷都要兩三兩了。
當時家裡能供楊父和二叔讀書,看來也是老太爺留了不少錢,又加上家裡十幾畝地。
到了自己這裡更難了,看來還是要想法賺錢了,不然後面真可能要賣地供讀書了。
古代這拜師的禮是不能少了,天地君親師,要是家底不厚,真讀不起書的。
光六禮中,肉乾、芹菜、龍眼乾、蓮子、紅棗、紅豆的花費都要一兩銀子了。
怪不得考中秀才,生活就有溫飽保障了。
買完後,楊興邊走邊看道路邊上賣的東西,逛了半天,沒啥意思,父子二人就上了牛車往家趕。
坐在車上的楊為先,卻在回想起街上的所見所聞。
記得在現代的時候,老家這裡和隔壁省做變蛋都很多的,按理說在這明朝同樣的地方,應該也有的,而且好像明朝就有變蛋了。
具體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就不清楚,有說是松江那邊發現製作的,不然為啥叫松花皮蛋。
現在看來,難道不是永樂年出現的?
如果現在真沒有出現,要問問清楚啥情況,說不準是個大生意呀!
“爹,你和二叔去過縣城,你有見過那種黃黃透明的熟雞蛋嘛?”
“有這種雞蛋嘛?雞蛋煮熟不都是白的包著蛋黃嘛,你又說啥胡話了。”楊父突然聽到奇怪的問題,懵了下回答道。
“爹,我沒說胡話,你是真的沒有見過聽過嘛。”楊興激動的追問著。
“沒有見過聽過,現在能養的起雞的又少,生雞蛋又不好存放,賣的很少,更別說這黃黃的啥熟雞蛋,咱老百姓哪裡吃的起這稀罕物。”楊父搞不懂楊興到底要幹啥,隨意的回著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