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年,即公元一四一二年!
大明中原之地,淮北平原之上,無數條大河交織起從中穿過,如那養育著千千萬萬人民的茨河先匯入穎河最終入淮。
一眼望不到邊際,三三兩兩村莊散落在平原之上,更映襯出平原的廣袤。
此時距離靖難之役,已經過去十年!
夏季六月,大平原麥浪滾滾、金黃滿地的景象一點點消逝。
此時平原上,一群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那牽著耕牛播撒下一粒粒粟米、黃豆、甘蔗、棉花等農作物種子,種下下一份希望。
皆因連續幾年的豐收,讓大家動力十足。
太陽西下,黃昏時刻,每家每戶的房頂上,都慢慢的飄出一縷縷像浮雲一樣的炊煙。
田裡的農民們趕著時間,催趕著耕牛在田地裡耕完最後一分地,沒有耕牛的農民則扛著鋤頭、鐵鍬大聲吆喝的賣力幹活。
放在二十一世紀,這樣一幕場景,絕對可以被人拍成一個個影片素材,絕對是人們一直期待的風景秀麗、安逸和諧農村。
但是在如今的大明朝就不一樣了,它只有貧窮落後和一群天天盼著吃飽的農民。
這裡是四團村,得因四鄰和睦,團結友愛而由來。
一個普通,卻又不普通的貧窮小村莊,不普通在於洪武大移民而建成。
同時也來了幾戶不一樣的人,據說是西北邊那個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後人。
畢竟都姓楊,誰不貼個金,誰又知道是不是呢!
普通在於都是一群大字不識的農民,自洪武帝開科舉以來,未曾出過舉人,只有唯一一個村裡的老秀才。
田野邊,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少年坐在地上,一會看著藍天白雲,一會看向田野間,沉思尋找著什麼,一會笑呵呵一會又哭兮兮,不知道的人都以為他入魔怔。
“俺哥,你又怎麼啦,是癔症了還沒有好嗎?你不要嚇我,我害怕,嗚嗚嗚......”
旁邊,一個七八歲的男孩戴著草帽,哭兮兮的搖晃著少年。
少年搖了一下頭,揉了揉眼睛,看著小孩,笑著道:
“樂樂呀,別哭,別哭。哥哥我沒事,就曬的有點累,有點餓了。
天也快黑了,你趕緊跑回去跟咱娘說下,可以準備做飯啦。”
“哥別騙我,要不讓老先生給你瞧瞧?”
“不用,不用。哥沒事,你趕緊回去讓娘做飯,別亂說話。”楊興好像想起了什麼,連忙擺手。
“那好吧,我先回去了。”楊樂半信半疑著站起身子,拍了拍屁股,隨後就跑走了。
“小孩子就是好哄,真羨慕啊!”
楊興看著弟弟遠去的背影又陷入了沉思中......
哎呀,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老天爺呀,您為啥要這樣對我呀,楊興嘆著氣,內心難受著。
為何有這樣的感慨,皆因楊興有一段離奇曲折的故事!
一夢六百年,從一個時代來到另一個時代。
前世在鵬城上班好好的,就想著端午休假一段時間,回老家看看爺爺奶奶的,順便體驗下種地。
這老天爺一下子,就真的讓其直接體驗了老輩人的生活。
不知是不是老天爺覺得六百年前的大明,缺少了什麼,讓楊興來到此地。
前世,一家四口,來自皖省,從小便知道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努力學習也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就去鵬城工作了。
放假前因和朋友喝了酒而大醉,回家路上直接眼睛一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等待醒來之後,發現床邊圍了一群人哭哭啼啼,閒言碎語之中瞭解到,此時是六百年前的大明朝。
以一個現代人的靈魂附身到一個同姓的人身上了,這個同姓的傢伙,應該是落水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死了。
既來之則安之,想想大明也有挺多遺憾。
這現在上天給自己來這裡的機會,不好好把握機會,還真對不起上天的饋贈,更何況自己前世還學習準備那麼多知識呢!
經過多日和家人、鄉親們打探,得知到這裡是明朝直隸鳳陽府潁州太和縣,那個作為淮北創業集團的區域。
非常可惜的就是,現在是永樂年,自己拿什麼能對上永樂大帝啊!
難道只能撿起四書五經八股文嘛!
頭痛,嗚嗚嗚......
按照這地理位置來看,沒猜錯的話,這身體的主人可能是自己的祖先,可能是直接回到前人身上了。
倒是沒想到自己以前的祖先家還挺可以的呀,爺爺奶奶兩個人帶著父親兄弟妹仨,不僅能吃飽飯,還能讓兄弟倆都結婚生子。
自家四口人,加二叔家三口,家裡共九口人,還有良田二十餘畝和開墾了的兩三畝新地,算得上是村裡中等人家了。
就是自己家人口不旺,祖孫幾代下來一直都是單傳,就父親這代才開始男丁多起來。
村裡有好幾種姓氏,都是洪武大移民而來的,倒是有幾戶楊姓。
但大家基本上都是出了五服,算個遠方親戚。
都是一起遷徙到此處,互相幫助,免得受村裡其它姓欺負,要不是自己家到父親這代人口多了,這些地還不一定能守住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