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起家,改造大明

第1章 迷茫(求收藏)

父親兄弟倆人也是不爭氣,沒有那個本事讀書,縣試失敗後就不願讀了,回家開始種地了。

哪怕倆人有一個考中秀才的,我這生活不就舒舒服服的嘛!

也許讓自己回到這個時代就是要闖出一番天地,還好老天爺還是給了點自己一些好處。

這十來天,沒事帶著弟弟在田野裡跑步,這具身體跑上個二三公里一點都不累的,三五十斤的糧食直接能抱起來。

這放到現代努力鍛鍊也是兵王的好苗子呀!

好壞參半,再世為人後,自己的記憶力顯著提高,加上原身從小學了一些啟蒙書籍,以及自己以前在各大平臺看的穿越必備指南,明朝以後的重要歷史文獻事件現在都能回憶起來。

壞的是,沒怎麼記古詩詞,加上自己又是理科生出身,應付個科舉應該不是啥大問題。

但考個好名次有點難,畢竟四書五經八股文盛行的年代,自己不一定能按照要求寫的好呀!

楊興抓了抓頭髮大聲喊道:“啊,啊,為什麼要這樣呀!”

.........

或許,自己可以試試在科舉這條路上走一走,畢竟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先啟蒙讀書然後參加科舉,能中個進士啥的,然後做個官兒什麼的就行。

要是還能嬌妻美妾金玉滿堂,似乎也不錯!

說不定還有機會趕上永樂大帝北征,然後封侯拜相,帶領大明殖民海外呢!

“小興,怎麼不跟你弟弟一起回家呀?這天要快黑了,趕緊回去吧!”

田野旁的阡陌小道上,一個壯實的漢子戴著草帽,穿著帶有補丁的短衣,肩頭扛著一把鋤頭,一邊走著,笑呵呵看向田裡傻呆呆的楊興道。

被驚醒的楊興呼了一口氣,抬起頭,看了那男人一眼,揮了揮手,露出一排潔白整齊的牙齒,笑著道:“凡叔,我在等爺爺他們忙完一起回去呢!”

“那凡叔先走了,改天來家裡找雲兒玩。”

“好嘞,凡叔,那你慢走。”

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

放到現代有個接近二十畝地,這樣的農村生活無憂無慮是挺好。

可是這是明朝,沒有秀才身份,是要老老實實交糧稅的。

要想想該怎麼跟家裡人說讀書了!

“興兒,你這又在想啥呢,樂樂這是去哪了?”

思索間,突然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子已站在田邊,笑呵呵的對著楊興道。

“是爺爺呀,我看天快黑了,叫弟弟先回家跟俺娘說準備做飯呢!”

老漢子邊收拾著農具,笑嘻嘻著道:“興兒你要是累了,也先回去吧!”

“我不累,我等爺爺你們。”

“行,那你先坐一會,活也快乾完了。”楊老爺子笑了下,回身下地裡收拾了。

看著田裡的一老二壯的身影,楊興搖著頭,愁眉苦臉起來。

過了一會,天也慢慢黑了下來,楊老爺子大聲喊了一下:“天黑了,大郎、二郎收拾東西回家,活明天再幹。”

“好嘞爹。”田裡的兩個年輕漢子應道。

隨後,一老二壯一小收拾好東西,往家趕。

三個漢子扛著農具,牽著坐在老牛身上的楊興一路走去。

村裡茅屋土坯房不成規則的擺佈,四團村雖然是坐落在天下數一數二的淮北平原上,但仍屬於窮鄉僻野。

雖說屬於大明北方糧食高產區,但因為沒有出過厲害的讀書人,也很難守住這些良田。

不碰到災年,每年交完稅收,每家還能勉強吃飽,比較富庶的也只是縣裡周邊的那麼幾家地主而已。

楊家現在過得還算可以,相對於村裡常見的茅屋土坯房,最起碼楊家還是土木結構建造的,面積也是有個大半畝,也算是個大院了,五六間屋子。

走了不到二里地,便到家了。

土木結構建造的大院裡,此刻都堆放著剛收好的小麥麥稈。

牛車停在楊家門前,楊興調皮的腳一抬,就從牛背上跳了下來,便跑進院內,看到一位穿著縫縫補補麻衣布的老婦人在院子,當下大聲喊道:“奶奶,娘,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回來啦。興兒餓一天了,飯做好沒啊!”

老太太見孫兒回來,笑呵呵了一聲,走向廚房道:“興兒娘,收拾下,咱們開始吃飯,孩子們都餓了。”

“好嘞娘,我這就起鍋。”高氏笑著道。

“奶奶,娘,我來幫你們。”楊興嗖地一下子進了廚房,嘿笑著喊道。

高氏看到小手髒兮兮的兒子,氣笑了一下,摸了摸楊興的頭:“興兒,不用你幫忙,趕緊洗洗手等會吃飯。剛聽樂樂說,你今天又癔症了,之前病還沒有好嘛?要不請人給你瞧瞧?”

“不用,不用,千萬別。”楊興嚇的一哆嗦,連忙擺手著。

“娘,我沒事的。剛才看著爹在地裡幹活,我想著事情呢,等會吃完飯,休息休息就好啦!”

-----------------

注1:“永樂元年正月建北京於順天府,稱為“行在”......十九年正月改北京為京師。罷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直隸後軍都督府。(衛所有實土者附見,無實土者不載。)罷北京行部,直隸六部。”——《明史·志·卷十六》

注2:“九年春正月......冬十月己未,太廟成,自是行合享禮。丙子,命秦、晉、燕、吳、楚、齊諸王治兵鳳陽。十一月壬午,有事於圓丘。戊子,徙山西及真定民無產者田鳳陽。”——《明史·本紀·卷二》

注3:“至正辛卯,州人劉福通紅巾倡亂,陷潁州。大明昌運,汝潁兵興,民之從龍者席捲而行。及天下大定,故家舊從寥寥,村落十餘年間遺民稍復......太和縣自元末韓林兒亂後,死亡殆盡,其存戶不過二百”——正德《潁州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