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王良、楊猛等人,你也幫老夫監督下,一同努力複習。”
看到眼前的學生,對考試展現出如此堅定的信心,王秀才那張原本嚴肅的臉龐上,不禁露出了笑容,輕撫著鬍鬚,語重心長地囑咐道。
“好,學生明白。”楊興鄭重點了點頭道。
“可以先回去了。”王秀才輕輕擺了擺手,說道。
得到王秀才的囑咐安排,楊興回家路上都是心事重重,亦步亦趨跟著楊東四人。
晚餐時分,楊興向家人提及了自己打算在年後參加縣試的決定。
得知楊興決定年後參加縣試的訊息後,楊父和二叔便開始不遺餘力地指導他如何備考、做足準備。
而老爺子則細心地規劃起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家裡的伙食要有所提升,以保障楊興的營養與體力。
看著一家人對這件事如此看重,楊興咬了咬牙狠下心來,比之前兩三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還要認真。
甚至都使用上,頭懸樑,錐刺股,結果顯而易見,也是有很大提升。
四書五經內容裡任何關鍵詞,閉上眼半刻鐘就能想到出自哪篇文章,自行出題推導反覆練習,行書也有所小成。
..............
不知是否因為考試即將來臨,十二月十日這一天顯得格外寒冷。
儘管寒風凜冽,楊興依然抵禦住寒冷,早早起床,領著老弟和楊東等四人,一同前往學堂。
今日,王秀才並未安排授課,因為他將帶領眾人完成縣試前的一項重要事情——聯保。
因此,一路上眾人皆心事重重,面色凝重。
見此情景,楊興便努力搜尋著些笑話,試圖以輕鬆幽默的方式逗笑大家,緩解這沉重的氣氛。
抵達學堂後,眾人稍作等待,隨後王秀才抱著一疊試卷步入教室。
待學生們安靜下來,王秀才先是拿出名冊,仔細核對試卷成績,確認無誤後,便高聲宣佈起來:“楊興、楊東、楊雲、楊猛、王良......”
當聽到自己的名字被逐一念出,楊興等五人依次上前,在保單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大名,並隨後按下了手印以作確認。
隨後,王秀才又念出了幾組學生的名字,他們均是這些年裡來自周邊村子,一同入學的少年,將共同參加縣試。
廩生具保不需要請外人,王秀才就有此資格,不然周邊幾個村,也不會把孩子送到他的私塾學習。
這科舉,自隋唐一千多年以來,每個朝代都在修改變化,到如今大明朝,已經趨近完成。
縣試是科舉六試中第一場,篩選考生是否具備基本學識,透過後,才有機會獲得之後的考試資格。
不管何時,考試都是一件嚴肅地的事情。
明朝縣試,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準備,對考生個人和家庭資訊需要核對,確保三代以內沒有從事低賤職業的人,方才有資格考試。
同時還需要五個考生簽署保單,互相監督,防止作弊。
如果一人作弊,則全部都取消考試資格。
如果不是熟悉之人,基本上不會一同互結保單。
縣試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請本縣廩生具保,又稱之「認保」。
保證考生所提供的資訊都是正確,沒有隱瞞,方準考。
以上都能滿足,考生名冊會存放縣衙,方便日後查詢。
有很多讀書人參加科舉,就是在資格這一步被卡住。
其中,有的是因為家庭出身背景不符合要求,有的則是因為未能獲得廩生具保等必要的資格證明。
..............
在日復一日、夜以繼日的刻苦複習中,時光悄然流逝。
轉眼間已至永樂十三年正月末,距離即將到來的縣試僅餘不足十日之期。
四團村距離縣城較遠,無論是選擇水路還是陸路前往,都需耗費一兩個時辰的時間。
因此,為了方便考試,楊興各家商議後決定提前一天前往縣城。
正月三十,清晨,楊父早早地就牽出了驢車,接上楊東等幾戶人家,還有王秀才,一同前往縣城。
由於縣試需要連續進行五場,時間較長,幾戶人家都準備了充足的衣物和食物,人數眾多且行李不少,加之驢車的承載能力有限。
楊興見狀,便主動帶著幾位同窗下車步行。
沿途中,他不僅講起了趣味的笑話來調節氣氛,還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
隨著交談的深入,時間彷彿加快了流逝的步伐,不知不覺中,縣城的輪廓已漸漸展現在眼前。
今日的縣城異常熱鬧,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身著長衫的少年與老年書生。
考場周邊的客棧人潮湧動,楊東幾家看著上前也搶不到租住,不知所措之時。
楊父適時地駕著驢車,帶著眾人來到了一處幽靜的小院前。
年前知道楊興要考試,楊父在進縣城賣貨時,就提前找好的院子租下來使用。
一行人走進院子,收拾放好行李後,楊興就帶著幾位同窗,去縣城裡逛了起來。
找家酒樓坐下聽著其他考生娓娓而談,吃完東西后,幾人就回去院子複習休息。
二月初二,龍抬頭!
天朦朦亮,吹著寒風,楊興就和幾位同窗早起,坐上家裡的驢車前往考場。
來到考場時,前方道路人山人海,根本過不去,只好停下驢車,步行。
“興兒,爹就不送你了,你和幾位同窗進去考試。”
“好好考,爹等你。”楊父把包遞給兒子,關心道。
“爹,你放心,案首不能保證,過縣試我還是可以的。”楊興對著楊父眨了眨眼睛,同時拍著胸脯,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
楊父笑了笑,摸著兒子肩膀的道:“爹不指望你考中案首,能考過就行,去吧!”
為人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
望著那群漸行漸遠的少年們,這些平日裡看似堅毅的幾十歲大老爺們,眼眶卻不由自主地漸漸溼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