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第一時間,準確地將兩道題目工整地謄抄於草紙之上,準備開始考試。
題目難度適中,與院試大致相當。
這或許是因為本次考試僅為鄉試的資格選拔賽,沒必要增加太大難度。
對於在場的眾多生員而言,只要平日裡沒有荒廢學業,紮實掌握了所學知識,應對此題應當不在話下。
八股文題目是: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這一題出自《論語》述而篇,其意思是“仁距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誠心為仁,仁就到來了”
經過幾年的學習,對四書五經背的滾瓜爛熟,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楊興閉著眼睛思索了片刻,笑了笑,自信滿滿的揮筆寫下第一句話。
“夫仁者,人心之平;欲之者,志氣之端......
欲仁者,心之所向;至仁者,行之所成。由此可知,仁不遠人,人自遠之耳......”
在八股文中,首句被稱為“破題”,此乃全篇之精髓所在,文章之優劣、評分之高低,往往繫於此一語。
破題之妙,在於既不可與題目簡單重複,又需精準概括題意,展現自己的獨到見解與駕馭文字之能力,點破標題要義。
第二股,則是承題,在破題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和深化主題,申述題意。
楊興看著自己精心構思的破題、承題之句,心中甚是滿意。
單憑這兩股,自己這個科考幾乎便是穩過。
一旦有了精彩的開篇,思緒便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筆下生風,彷彿有神助一般。
緊接著,楊興行雲流水般地繼續撰寫起講、入題,直至束股部分,每一個環節都顯得那麼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在整個撰寫八股文的過程中,楊興僅偶爾喝了幾口要來的水,幾乎未曾停歇,全神貫注於筆下。
完成這篇八股佳作後,時間已悄然過去一個多時辰,距離正午尚有一段時間。
楊興稍作休憩,調整心神,隨即轉向第二道考題——五言八韻詩。
略加思索,靈感湧動,便再次提筆,揮灑自如地書寫起來。
半個多時辰,等寫好後,楊興對自己寫的文章越看越滿意,幾乎沒有什麼瑕疵的地方,便放下筆,放鬆下。
向衙役索取了簡餐,匆匆果腹後,又前往茅廁稍作處理,歸來後稍作休憩,心神恢復如初。
楊興便細心研磨好墨汁,輕取毛筆,開始將精心構思的草稿一絲不苟地謄寫至答卷之上。
兩道題,一氣呵成。
將試卷抄寫完,楊興檢查了三遍,非常滿意,整篇文章沒有一誤。
抬頭看了看四周,此時已經有人交卷了,便舉起手請示交卷。
過了一會,便有收卷官過來,交完卷,便離開考場。
...............
科考過後的第三天,鳳陽縣縣衙外便張貼了科考榜,凡是榜上有名的生員,皆可參加永樂十五年直隸鄉試。
至於那些不在榜單上的生員,就要和未參加科考者,在明年鄉試前一個月,可以再補考錄科一次,錄取者准予鄉試。
清晨時分,楊興等人聚集在榜單之下。
令人欣喜的是,一行二十幾人都過了,可以參加明年鄉試。
有著楊興帶著大家努力學習,能考進科考三等還是沒啥大壓力,明年鄉試就要看各自的運氣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