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忙碌的日子如同流水般悄然逝去,轉眼間,楊為先回村已逾十日。
在這段短暫而又充實的時光裡,未曾停歇,先是拜訪王秀才。
隨後又踏上縣城,逐一拜訪了劉知縣、縣學趙教諭及吳訓導等一眾尊長,深得眾人賞識與指點。
餘下的時間裡,楊為先與老爺子及楊父商議起了前往三女家提親的事宜。
王父與張父性情豁達,深明大義,並未強求自家女兒必須成為正妻。
都深知身為商賈之家,在楊為先未來的仕途上,正妻的家族背景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二人欣然接受了劉家閨女作為正妻的安排。
此外,楊為先還鄭重承諾,將王可馨與張詩涵娶為平妻,並同樣載入族譜,保證日後一視同仁,無有偏頗。
王父與張父聽後更是無話可說,深知若再執意反對,豈不是耽誤了自家女兒的終身大事?
畢竟,楊為先年未弱冠便已是舉人,且在直隸省內名列前茅,其才學與潛力有目共睹。
按照慣例,極有可能在後續的科舉中更進一步,成為進士。
如此優秀的青年才俊,若不能成為自家女婿,那才是真正的遺憾。
更何況,在整個潁州,像楊為先這樣的少年才子已是鳳毛麟角,錯過了他,或許就再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提親之事忙完,楊家上下開始著手籌備新建宅邸的事宜。
畢竟楊為先現在是舉人老爺了,在這原來的小院不符合身份。
而且幾家人計劃著,待明年殿試塵埃落定後,便將三女正式嫁給楊為先,到時這住的房子簡陋,也不太好。
原本,也有不少媒人紛紛上門提親,七大姑八大姨們也絡繹不絕地前來與楊母和楊老太太閒話家常,實則暗中試探。
得知楊為先已與三家閨女訂親後,仍不死心,轉而提議送些丫鬟以作陪嫁。
楊母與楊老太太一時心軟,險些應允。
幸得楊為先及時得知此事,否則家中怕是要平添幾位侍女了。
這一日,楊家剛吃完早飯,楊為先坐在屋內溫習功課時。
大門被敲響,喊聲傳來,隨後張里長帶著村裡幾位村老走進來。
“張里長來啦,有啥事不。”老爺子笑呵呵從屋內走出,迎接眾人。
“張里長,王爺爺,李爺爺......”楊為先緊隨其後,走出院子向眾人問好。
“楊大哥,我們過來,是有事要來跟你們家商量一下。”張里長一臉微笑的道。
“是的,是的,楊大哥你趕緊坐,我們過來商量事情的。”王村老笑呵呵跟著附和道。
“好,好。那大家坐吧,興兒,幫忙泡茶。”老爺子笑了笑招呼眾人坐下。
眾人落座之後,張里長略微準備下,便開口道:
“興哥兒是咱們村幾十年以來第一位舉人,放在咱縣裡那也是數一數二的。
前幾天我見到隔壁幾個村的里長,聊了下,都說這考中舉人縣裡要登名造冊,記錄縣誌。
還有按照老一輩傳下來的慣例,還得在村裡立個碑,讓大家後輩人多多學習。”
老爺子聞言,思考了下,滿臉笑意回道:“這個可以。”
“對了,我聽人說這個家裡考中舉人,這光耀門楣的事,一般都會在族裡祠堂前立一塊旗杆石,可是你們族裡怎麼沒有啊!
這旗杆石,也就是功名石,用來彰顯功名,告慰列祖列宗,你們族裡不搞個?”
“有這事?”
張里長看到老爺子的樣子,知道是多半不懂,微微一笑:“那這現在也不晚,剛好跟這碑一起都給你們做了。
到時這以後逢年過節啥的,不僅村裡人,這十里八鄉的人說不定還得去楊家祠堂拜一拜呢!”
“還有這好事,真麻煩你幫忙操操心了,到時有啥我家幫忙的,知會一聲。”
老爺子聽後,沒有絲毫猶豫,直接爽快地表示了同意。
“來,張里長,王爺爺...喝茶。”楊為先端著茶走進來,給眾人倒上。
“興哥兒,真懂事,對了,我們剛才說的事,你沒有啥想說的?”
張里長哪裡受過這有身份之人給倒茶,連忙恭敬的問好。
楊為先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對這在村裡立碑,上縣誌之事,也不見怪,這對自己和家族可是好事。
光宗耀祖,彰顯身份,代表著自家以後在整個縣裡都是數一數二的,有啥好拒絕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