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起家,改造大明

第88章 送地(求首訂)

而且關於這旗杆石,楊為先前世也聽說過,短影片有些大佬也都有介紹過這東西。

代表著科舉制度創立以來,至明清時代的標誌和產物。

在當時那個封建時代,遇到鄉試和會試放榜後,如果哪個宗族村落有子弟中試及第,都會在自家宗祠前豎立旗杆。

畢竟這是封建社會科舉功名的象徵,尤其是那些人丁興旺、財力雄厚、英才輩出的大村落或貴族大富戶。

特別是那些“豪門巨戶”,豪橫點的會把旗杆做得又高又大。

自家現在就豎立普通點,等以後自己要是封侯拜相,那必須要大大的。

至少方圓百里、千里都有人知道,逢年過節都來燒香叩拜。

眾人品著楊為先親手斟上的茶,談笑風生間,似乎不約而同地輕輕一轉話題,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另一些事情上。

“楊大哥,你看興哥兒現在都中了鄉試,這以後是舉人老爺了,家裡要是沒啥地,這出去不是有點丟臉嘛?我們幾人合計著把地都放在你家名下。”

張里長面帶微笑,眼神中透露出真摯之情,誠懇地說道。

“是啊,是啊,我們幾個都合計好了,這是地契。”幾位村老紛紛從兜裡掏出地契,表露真心。

好嘛!

我就說你們幾位老頭子來我家,肯定不止這立碑這點事,原來是想了這檔事。

楊為先並未顧及老爺子即將開口,毫不猶豫地搶先一步,揮手打斷:

“不行,這事不行,張里長這事我家不會同意的。”

“為何?”張里長瞬間一臉難受的問道。

“沒有為何,就是不行。”楊為先一臉堅決道。

“興哥兒,你給我們一條活路吧!”

“是啊,就收下吧!”

“這幾年要不是你家幫襯,我們都要餓死了。”

“就收下我們的地吧,你要不是不收下,這以後我們還怎麼活啊!”

眾位村老聞言,瞬間情緒湧動,紛紛哭天喊地地懇求起來。

那悲傷之情溢於言表,彷彿心中積壓了多年的苦楚在這一刻傾瀉而出。

更有甚者,幾欲跪倒在楊為先面前,以表其懇切之心。

“這,這,興兒,要不咱家就收下吧!”

老爺子望著眾人那聲淚俱下的懇求之態,心中五味雜陳,眉頭緊鎖,一臉為難之色,轉而向楊為先投去詢問的目光。

“是啊,興哥兒,你就聽楊大哥的,收下我們的地吧。

收下我們的地,以後我們每家還能多養幾口人。

我們會記著你的恩德,以後每年都去你們祠堂上香......”

張里長也一邊哭著,一邊懇求道。

面對眾人此番送地之舉,楊為先內心早有預料,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有人說過這些事。

他深知這背後的含義——舉人身份所賦予的免稅特權,足以讓全族全村之人爭相投獻土地,甘願成為佃戶,以求庇護。

一夜之間,名下增添數百乃至上千畝地產,對其而言,已非罕見之事。

此情此景,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一現實寫照的生動體現,讓楊為先在苦笑之餘,也不禁感慨萬千。

為何古代個個王朝都會有農民起義,還不都是被這賦稅、徭役給害的。

再加上一些高官大戶欺凌百姓,兼併他們的土地,才讓這些窮苦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只能造反。

也就現在大明才建國五六十年,土地還比較多,要是過了百年,農民起義也是頻繁發生。

大明朝看似明文規定田稅很低,民田一畝也就收個三五升左右,大概五到八斤。

但因地而異更會有所不一樣,最後收多少誰也說不準!

加上有些地區,又要年年給朝廷養馬,提供馬匹,那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啊!

而且這些年連番北征蒙古,底下這幫官員為了討好永樂大帝,個個從中想辦法提高收入,給朝廷交上一筆軍費。

四團村這些年,要不是有楊為先幫忙提高田地產量,家裡生意的材料也從村民手裡收購,不然那日子過的,難以言喻!

看似把地投獻給自家,百利而無一害,可這實在是下不去手啊!

“諸位,容我想想。”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