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起家,改造大明

第99章 全都是大人物(求訂閱)

“嗯?那吾可要好好看看了。”楊榮微笑的說道。

“小興,把治理之策拿給楊大人。”張泌看楊為先從懷中拿出封好的規劃書,鄭重道。

楊為先連忙走到楊榮身前行禮,誠懇的說道:

“這是,吾今日受張爺爺教導,所書寫的一份黃河變遷史,請楊大人幫忙點評點評。”

“好,老夫看看你這位創作“精忠報國”之詞的少年,會寫什麼治理之策。”楊榮接著規劃書,笑了下說道。

緊接著,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楊榮。

楊榮緩緩地解開規劃書的封條,從中抽出了大約七八分厚度、共計三四十張密密麻麻寫滿字跡的紙張。

眾人見狀,臉上不約而同地浮現出了疑惑的神色,暗自思忖:“竟然寫了這麼多?看來很有意思。”

“小興,你怎麼寫這麼多?”張泌小聲的問道。

“張爺爺,我下午重新總結,適當的寫出一些改善建議方案。”楊為先低下頭輕聲回應。

“行,老夫相信你。”

“論黃淮水系之史,有意思。”楊榮的目光落在紙上開篇的主題上,嘴角不禁勾起了一抹有趣的微笑,輕聲道。

眾人的目光更加緊密地聚焦在楊榮身上,而楊榮則低頭凝視著手中的黃淮水系之史。

起初,他以一種不經意的速度快速翻閱,但漸漸地,他的雙眼開始閃爍光芒,動作也變得緩慢,一字一句地細細品味起來。

最終,他連連讚歎:“好!好!好!”這一幕讓眾人感到不解,紛紛接過他看完的紙張,逐一傳閱開來。

隨著紙張在眾人手中傳遞,眾人的表情從最初的疑惑不解逐漸轉變為激動與興奮,最終紛紛大聲誇讚起來,場面熱鬧非凡。

其實,楊為先也沒寫的多麼驚世駭俗。

只是花了四千多字介紹了一遍黃河流域情況和歷朝歷代如何治理的。

然後,結合如今黃河和淮河水系情況,逐一從上中下游分別給出對應治理之策。

分別以植樹造林、以草定畜、退耕還林,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等方法去治理。

重點以築堤束水,以水攻沙方法,清除黃河中、下游泥沙。

要不是如今大明朝經濟和工業水平不高,都準備提出建三峽大壩這個世界性的水利樞紐。

然後對應給出一些小小建議,宣講鼓勵號召地方豪商等出錢出力,為各自的家園獻出一份力,在各自的地區治理黃淮水系。

把其列為百年工程,甚至是歷任皇帝都要做的民生工程。

最後從經濟、政治、軍事等角度去分析做此事的重要意義。

按說這一萬字肯定是不夠的,但奈何時間有限。

楊為先也沒有一一展開來寫,而且有些計劃還是要根據當地情況做改變的,不可能直接就確定好的。

“這真是你寫的?”楊榮既興奮又略帶懷疑,盯著楊為先詢問道。

“楊翰林,怎麼?你這是不相信老夫孫兒?”張泌略帶生氣道。

“張寺卿,別說楊大人了,就連老夫都不敢相信,會是一位未及冠之人所寫的。”金幼孜跟著說道。

“是啊。老張。張寺卿...吾等都不敢相信。”眾人跟著附和道。

“哼,汝等這是看不起吾孫。

看來不讓小興給你露一手,是不行了。

汝等可以考考小興,試試就知道是不是他寫的。”張泌面帶微怒,大手一揮說道。

看來太年輕,有時也是壞處啊!

楊為先連忙向眾人行禮,誠懇道。

“學生,請諸位大人賜教。”

“好,那老夫就先來,文中出現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詞,你是如何得出的。”楊榮嚴肅看著他,指著紙上的內容,嚴厲問道。

楊為先聞言,略微思索,從河套的形成,銀川平原,內蒙古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平原,土默川平原,這三個西后前套平原的地理位置介紹說起。

然後從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對此地的開發,挖大型渠道,引黃河水,形成完善的灌溉系統,使其成為塞上江南,產糧基地。

最後著重強調此地的重要性,“河套南望關中,控天下之頭項,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亂,天下亂。”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