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起家,改造大明

第104章 會試結束(求訂閱)

“累死個人啊!這平常一天寫六七篇文章,都沒什麼感覺,怎麼這一到考試怎麼就這麼累啊!”

看著面前的七篇文章,楊為先甩了甩手腕,小聲吐槽。

此刻,天色已完全沉入黑幕之中。

四周僅被貢院內高懸的燈籠、巡邏差役手中的火把以及零星散佈的燭光所點亮,微弱而溫暖。

時值戊時左右,北京城的冬夜寒風呼嘯,帶來刺骨的冷意,四周被一片既寂靜又幽暗的夜色所籠罩。

自卯時開考至今,耗盡三根蠟燭,方才完成了七篇文章。

楊為先在這一整天裡,除了中午匆匆吃了一頓飽飯,和午後不足半個時辰的短暫小憩,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沉浸在了答題之中。

甚至為了方便,直接將尿罐置於腳邊,以備不時之需。

楊為先看草稿紙上墨跡已幹,便連忙仔細收拾起來,小心的放入了試卷袋中裝好,放在一邊儲存起來。

隨後整理下位置,開始生火熱飯,一兩刻鐘後,就著豬肉包加肉乾、葡萄乾,再加上一碗溫熱的紅糖水吃了起來。

吃飽喝足,睏意便悄然襲來。

收拾了一下位置,然後拉出兩條厚厚的毛毯,輕輕覆蓋在身上,隨即沉浸在了一個舒適而甜美的夢鄉之中。

次日清晨,當北京城仍沉浸在一片寧靜之中。

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夜色正緩緩退卻,迎接第一縷破曉的晨光,楊為先的生物鐘便準時響起。

迷迷糊糊從夢中醒來,雙眼半睜半閉,稍作片刻的迷離與適應,便毅然起身,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洗漱完,全身都清醒了過來。拿出一些吃食放在旁邊的炭火上烤一烤,順便熱一碗紅糖水暖暖肚子。

吃飽喝足之後,全身都暖和了。

楊為先活動下筋骨,便拿出草稿紙和試卷,抄寫昨日作的七篇文章。

到這一步,楊為先就很小心翼翼,穩中求進的一字一句的抄錄,不敢貪一點快。

抄了一個多時辰,三篇八股文工整的呈現在試卷上,楊為先方才停筆休息下。

一邊休息等著墨跡幹,一邊看著旁邊的四篇《易經》文章。

這一回,楊為先沒有選《禮記》這一經,也可以說,從鄉試之後楊為先就不準備修《禮記》。

為何會突然換成主修《易經》,這還是和劉老爺子交談中感悟出,以及之後恩師、張泌、金幼孜等人交流中發現,而更進一步改變了楊為先的想法。

《易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被譽為諸經之首,涵蓋萬有,綱紀群倫,廣大精微,包羅永珍,是中華文明的總源頭。

-----------------

轉眼間,九日時光匆匆流逝,迎來了二月十七日,這是會試的最後一天。

此刻,整個北京城銀裝素裹,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彷彿也在為這場會試即將圓滿落幕而歡呼,慶祝著又一批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才即將誕生。

這一天,太陽剛升起,楊為先便起來收拾整理,吃飽喝足後,開始抄寫第三場的經史策五道。

還好楊為先提前看天氣不對,考前就讓劉江等人多準備了棉衣。

不然抗不過這寒冷的大雪天,第三場沒考好,說不準這次會試就完了。

楊為先收拾完,擺好筆墨紙硯,分兩邊鋪好試卷和草稿,呼了一口氣緩了下,便將第三場還沒有完成的工作繼續完成。

考第三場,楊為先還是很輕鬆的,十六日申時,便把五道題都做完了。

剩下時間就是一邊斟酌,略微修整。

到了戊時,便生火熱飯,提前休息。

寫作的時候很慢,到抄的時候會更慢。

科舉考試對考生的書寫,試卷整潔度可是要求很高。

只要試卷有一點瑕疵,就算文章寫的再好,能考過都是萬幸。

到了這最後的關鍵時刻,楊為先更認真了。

五篇文章,不到兩千字,一直抄寫了兩個多時辰,快到中午時才停筆。

隨後,匆匆用完晚餐,便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試卷的檢查之中,一遍遍地仔細核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