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始,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
直隸於京府,各省於布政司舉行,只要是本省生員、監生、廕生、官生、貢生,經過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就可以參加考試。
逢子、午、卯、酉年則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各省主考官由皇帝和朝堂商量決定。
鄉試第一,則為解元。
直隸,是全國考試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也是考生人數最多的地方,沒有之一。
此時江南貢院外,人山人海,光考生都有二三千人,算上那些送考和湊熱鬧之人,至少兩三萬起。
還好此時是明初,等中後期參加鄉試人數怎麼也要翻一番。
考生之多,要想和之前縣府院試早上才點名入場,那肯定做不到規定時間開考。
往往都是提前一日,考生就要開始排隊,經過檢查後入場。
初八寅時一到,江南貢院明遠樓傳來一聲轟隆的鼓聲,衙役站列兩旁,官軍握刀昂首站立,考生開始檢查進入考場。
這個時候距離江南貢院近的考生,就有很大優勢,可以選好時間提前到達排隊。
剛好楊為先等人選的客棧距離此地五六里地,初八這天可以好好休息,巳時起床趕往江南貢院排隊。
人群密集之處,往往伴隨著混亂的隱患。
即便有衙役與全副武裝的軍士竭力維護秩序,貢院門外依舊難掩其擁擠與喧囂。
考試還沒有開始,就已發生不幸,運氣不好的考生在推搡與擠壓中不幸受傷,血流滿面,能不能堅持考完試就不知道咯。
時值微涼之季,人群聚集非但未感燥熱,反添了幾分暖意。
楊為先準備充分,攜帶了數件輕薄外衣與毛毯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還備有一籃精心挑選的食物,與另一籃裝滿紙墨筆硯等考試必需品的文具,裝備周全,只等開考。
得益於住的近,排的位置靠前,當輪到楊為先等人時,正值申時,下午三點,距離考試還有四個時辰。
楊為先上前,依照衙役與軍士的指引,耐心且細緻地接受了多次嚴格檢查。
整個過程約耗時半刻鐘,方得順利步入考場之內。
在差役的引領下,楊為先步入了一間號舍,位置頗為稱心,距離貢院茅廁也遠,而且陽光也曬不到。
還通風,周邊空氣清新,並無異味侵擾。
何況家中多年從事芒硝炮製,也不怕對這類氣息。
把東西放好後,楊為先才耐心打量下,自己之後要待九天的地方。
號舍比之前考試大一點,有上下兩塊木板,兩個木板一個當桌子,一個當椅子,晚上睡覺將兩塊板一拼當床。
江南貢院就是大氣,還為考生準備了一盆炭火、二枝蠟燭,炭火既可以用來取暖,也可以用來做飯。
考試期間不能與外界交流,吃飯問題要自己解決,而且大小便皆在“號房”內。
考試只要不是在作弊,待在號房內幹什麼小動作,監考官一概不問。
距離考試還有一個多時辰,倒是可以小眯一會。
戌時一到,考生入場完畢。
大門關上,無論如何,不到考試結束,不能出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