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化工

第77章 殊途同歸

暮色四合時,兩騎並轡行至漕河渡口。李泰的照夜玉獅子突然停下腳步,低頭嗅著新鋪的水泥地面。程巖順著馬兒的視線看去,發現地面上嵌著幾粒金黃的玉米——是方才王守拙他們搬運時灑落的種子。

“程侯可知道,為何本王執意要與你同赴洛陽?“李泰忽然開口,手指輕撫腰間掛著的水泥算盤。算珠上刻著的《九章算術》字跡已被磨得發亮,顯然經常使用。

程巖沒有立即回答。他注意到李泰紫袍袖口內襯縫著張紙條,隱約可見“太子“、“火藥“等字眼。三日前太極殿前那場爭執,恐怕比傳聞中更為激烈。

“因為洛陽新學堂的地基...“李泰從懷中掏出一卷泛黃的圖紙,“需要用藍田特製的水泥。“

圖紙展開時,程巖瞳孔微縮。這分明是大匠作閻立本的手筆——建築形制看似尋常,實則暗藏玄機。藏書樓的承重柱裡設計有螺旋水槽,可借洛河水力驅動內部機關;校場的地基呈蜂窩狀,每個孔洞都標註著不同的配料比例。

“四殿下何時對營造術如此...“

“三年前。“李泰突然解開腕間素帛,露出底下猙獰的傷疤,“就在你離京赴藍田那日,東宮火藥庫爆炸。“他指尖撫過疤痕,“本王昏迷三日,醒來後發現枕邊放著本《墨子·備城門》。“

渡口的燈籠漸次亮起。李泰從馬鞍袋取出個水泥匣子,掀開時飄出混合著硝石與硫磺的氣息。匣內分層擺放著各種礦物樣本,最上層那堆藍灰色粉末尤為醒目。

“將作監秘藏的配方。“他指甲挑起些許粉末,“石灰七分,礦砂二分,硫磺一分——當年修築玄武門用的就是這種水泥。“

程巖的指尖剛觸及粉末,就被灼得縮回。這種混合物竟帶著詭異的溫度,彷彿有生命般在匣中微微跳動。他突然明白為何李泰的手上佈滿灼痕——這分明是種未經驗證的危險配方。

“殿下可知當年玄武門...“

“知道。“李泰突然合上匣子,“所以更要改良它。“他指向圖紙上某處標註,“摻入藍田的稻草灰,活性至少降三成。“

對岸傳來急促的馬蹄聲。王守拙帶著十幾個匠戶子弟趕來,每人馬背上都馱著鼓鼓囊囊的麻袋。少年翻身下馬時,腰間的寒鐵刀與水泥匕首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

“殿下要的樣本!“他解開麻袋,露出裡面各式水泥製品——摻了鐵砂的承重磚、混入秸稈灰的隔溫板、甚至還有用熒光礦粉澆築的夜光瓦。

李泰拾起塊帶氣孔的輕質磚,突然從懷中掏出個小瓶。瓶中液體滴在磚面時,氣孔立刻滲出淡藍色煙霧。程巖認出這是太醫署用來檢測毒性的藥水——煙霧呈現藍色,證明磚體確實無害。

“比將作監的強。“李泰將磚塊拋給王守拙,“你們用什麼秘方?“

“沒秘方。“少年撓頭,“就是按侯爺教的,把石灰漿多攪拌兩刻鐘...“

月光灑在漕河上,泛起細碎的銀光。李泰忽然走向渡口邊緣,俯身觸控新築的水泥護岸。他的指尖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停留——那裡刻著行小字:“貞觀十二年五月初七,王守拙監造“。

“程侯。“李泰的聲音忽然變得鄭重,“三年來東宮在洛陽安插了二十七人。“他蘸著河水,在水泥地面上畫出簡略的洛陽地圖,“其中六個混進了將作監。“

程巖的寒鐵刀無聲出鞘。刀尖點在李泰標註的位置上,恰好是圖紙中新學堂的選址。兩人目光相接,瞬間明白了彼此的擔憂——太子的人絕不會坐視新學堂順利建成。

“所以本王需要這個。“李泰從袖中取出卷竹簡。展開後竟是藍田學堂的花名冊,每個名字旁都標註著特長:張鐵柱善夯地基、趙二丫精於算學、王守拙通曉礦脈...

夜風吹動名冊,露出最後一頁的硃批。李世民的字跡力透紙背:“著藍田匠戶隨行,同赴洛陽“。程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聖上早已知曉一切,甚至為李泰鋪好了路。

“侯爺!“王守拙突然驚呼。他手中的輕質磚塊正在月光下變色,從青灰逐漸轉為淡金——這正是藍田水泥特有的性質,遇溼氣會顯現隱藏的石英光澤。

李泰拾起塊碎石,在渡口水泥牆上劃了道痕。痕跡起初泛白,很快也轉為金色。他忽然笑了:“看來洛陽的雨水,也澆不滅藍田的火種。“

漕河對岸,格物院的旌旗正在夜風中獵獵作響。旗杆中空部分灌滿的藍田水泥,即將在洛陽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程巖望著李泰被月光鍍亮的側臉,忽然覺得這位看似荒唐的親王,眼底燃燒的竟是與藍田百姓同樣的光芒。

暮色漸沉,最後一縷夕光沒入漕河盡頭,河面上浮動著碎金般的粼光。官船靜靜地停靠在渡口,船身黝黑如鐵,吃水線處新刷的水泥在晚霞映照下泛著青灰色澤。這不是尋常的木船,而是藍田新制的水泥漕船——船底摻了鐵砂,舷側陰刻著疏勒城牆的防震紋路,連跳板都是用摻了秸稈灰的輕質水泥澆築而成,踩上去無聲無息,卻比老舊的木板更穩。

程巖踏上甲板時,白馬在身後不安地噴著鼻息,馬蹄鐵在水泥地面上磕出幾粒火星。這船太過沉穩,連浪濤拍打船身的聲音都被壓抑成沉悶的嗡鳴,像是一頭蟄伏的巨獸。

“侯爺,這船……“陳大拄著水泥假肢跟上,老卒的眼角微微抽動,顯然不適應這般靜默的航行。

程巖沒答話,伸手撫過船舷上未乾的刻痕——“貞觀十二年七月,藍田官坊造“,下方還有一行小字:“監造:王守拙“。字跡歪斜卻用力極深,顯然那小子是親手刻的。

“三日前剛下水。“李泰的聲音忽然從背後傳來,“王守拙領著匠戶子弟試了三次,確認不漏水才敢讓侯爺乘。“

程巖回頭,見李泰立在船尾的陰影裡,紫袍被河風拂動,袍角沾染的泥漿已經乾涸成深褐色。他腰間掛著的不再是親王的金魚袋,而是一塊粗糲的水泥腰牌,牌面陰刻著**“格物院督造“**四字。

船艙內點起了燈籠,燈火透過特製的水泥燈罩,在甲板上投下蜂窩狀的光斑。王守拙正指揮匠戶子弟往艙底搬貨,少年今日難得穿了一件嶄新的細麻短褐,可腰間仍彆著那把不離身的泥抹子,跑動時叮噹作響。

“侯爺!“他見程巖走來,眼睛一亮,抹了把額上的汗,“您看這個——“

他掀開一口樟木箱,箱內整整齊齊碼著十二塊水泥磚,每塊磚面都刻著不同的紋路——有藍田學堂的微縮模型,有《九章算術》的算籌排列,甚至還有一幅簡化的城防圖。

“路上用的。“王守拙咧嘴一笑,露出兩顆虎牙,“到了洛陽,咱們就按這個砌新學堂的地基!“

程巖拾起其中一塊,磚體比尋常水泥磚更輕,斷面卻密佈著蜂窩狀的孔洞,像是刻意留出的通風結構。他指尖一敲,磚塊竟發出清越的金屬音——摻了寒鐵砂的配方。

“四殿下教的?“

“不全是。“王守拙壓低聲音,湊近道,“阿羅憾從波斯帶了種新法子,說是能讓水泥在溼土裡也不返潮。“

正說著,二丫抱著個陶罐從艙梯爬上來,髮間的算盤簪子叮鈴作響。罐口封著的油紙被她一把掀開,濃烈的酒香頓時溢滿甲板——新釀的玉米酒,琥珀色的液體裡沉著幾粒未化的冰糖。

“殿下,侯爺,嚐嚐!“她捧著陶罐,指尖還沾著熒光的礦粉,在暮色中微微發亮。

船緩緩離岸,漕河的水面被船身破開,泛起幽深的波紋。程巖立在船頭,望著逐漸遠去的藍田渡口。岸上的人群仍未散去,火把連成一條蜿蜒的光帶,像是地上流淌的星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