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堂聲名遠播,前來求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程巖看著院子裡密密麻麻的學生,心中既高興又憂慮。
“哥哥,我一個人教數學課已經很吃力了。”程寧擦了擦額頭的汗珠,“現在學生有一百多人,我嗓子都快啞了。”
李泰也點點頭:“程兄,我教的那幾門課也是如此。工程技術還好說,但是基礎的文學課程,我實在力不從心。”
程巖看著眼前的情況,深深嘆了口氣。他原本以為找幾個助手就能解決問題,沒想到學堂發展得這麼快,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最關鍵的是,我們不能只教實用技能,還要教授傳統的經史子集。”程巖說道,“畢竟學生們將來還要參加科舉考試,基礎的儒學知識不能落下。”
程寧有些擔心:“那怎麼辦?我們總不能讓學生們一直擠在院子裡上課吧?”
正在這時,老劉從外面急匆匆地跑進來:“少爺,外面又來了好多學生家長,都要給孩子報名。”
程巖揉了揉太陽穴:“老劉,你先讓他們等等,我們商量一下對策。”
李泰若有所思地說道:“程兄,我倒是有個想法。我們可以分班教學,按照學生的程度和興趣分成不同的班級。”
“這個想法不錯。”程巖眼前一亮,“我們可以設立初級班、中級班和高階班,每個班級教授不同的內容。”
程寧也贊同:“這樣既能保證教學質量,又能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
但是很快,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即使分班教學,師資力量依然不夠。
“程兄,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什麼?”李泰問道。
程巖想了想:“最缺的是能教授儒學經典的老師。數學、物理、化學這些我們都能教,但是《論語》、《孟子》、《詩經》這些經典,我們教得不夠專業。”
程寧有些疑惑:“哥哥,你不是也讀過這些書嗎?”
“讀過是讀過,但是和專業的儒學老師相比,還是差了很多。”程巖說道,“而且學生們將來要考科舉,需要有深厚儒學功底的老師指導。”
李泰點點頭:“程兄說得對。我們的學堂要想真正成功,必須做到新舊結合,既有創新的實用技能,也有傳統的儒學教育。”
程巖下定決心:“那就想辦法請幾位德高望重的儒學大師來我們學堂教書。”
“這個恐怕不容易。”李泰有些擔心,“那些大儒們都有自己的地位和聲望,未必願意到我們這樣的新學堂來。”
程寧也表示擔心:“而且他們會不會看不起我們的教學方式?”
程巖沉思片刻:“不管怎樣,我們都要試試。老劉,你去打聽一下,洛陽城裡有哪些學問深厚的大儒。”
老劉應聲而去。沒過多久,他就回來了,臉上帶著複雜的表情。
“少爺,我打聽到了幾個人。”老劉說道,“最有名的是原來的國子監祭酒韓愈韓先生,還有太學博士柳宗元柳先生,以及著名的經學大師孔穎達孔先生。”
程巖聽了這些名字,心中既興奮又忐忑。這些都是真正的大儒,如果能請到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學堂的儒學教育就有了保障。
“他們現在都在哪裡?”程巖問道。
“韓先生現在在長安養病,柳先生在江南遊學,孔先生倒是在洛陽,但是已經不太出門了。”老劉說道。
李泰建議:“我們可以先嚐試拜訪孔先生,畢竟他在洛陽,比較方便。”
程巖點點頭:“好,我們明天就去拜訪孔先生。”
第二天一早,程巖帶著精心準備的禮品,和李泰一起前往孔穎達的府邸。
孔府位於洛陽城內的一處幽靜院落,門前立著兩個石獅子,顯得莊嚴肅穆。
門房聽說程巖要見孔先生,上下打量了他們一番:“你們是誰?老爺不隨便見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