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化工

第117章 學術交流

“他不是要考如何修橋嗎?我們就問他,如何在八水繞長安的複雜水文下,修建一座能過萬軍,百年不倒的石橋!”

“他不是要考格物嗎?我們就問他,如何能讓糧食畝產,再翻一番!”

“老夫倒要看看,他那些紙上談兵的‘學問’,究竟能不能解決這天下最實際的問題!”

孔-穎-達-的-戰-書!

這位大儒,很顯然不是那些腦滿腸肥的世家家主。他抓住了問題的核心。

你想玩實際的,那我們就比比,誰更實際!誰,更能為陛下,為這大唐江山,做出真正的貢獻!

這場原本只在文人圈子裡的交鋒,瞬間升級成了一場關係到“國本”的路線之爭!

訊息傳回藍田學堂,學生們沸騰了。

“比修橋?王司長帶我們親手修過三座橋了!水泥的配方我都能背下來!”

“比糧食增產?咱們的良種培育基地,就在後山!曲轅犁和水車,不都是咱們自己造的嗎?”

“這幫書呆子,他們以為這就難住我們了?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每天在學的是什麼!在做的是什麼!”

學堂裡的氣氛,沒有半分的緊張,反而充滿了昂揚的鬥志。

這哪裡是考試?

這分明就是開卷的送分題啊!

……

甘露殿。

李世民聽著內侍彙報著長安城裡最新的動向,臉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

程巖的反擊,孔穎達的應戰,全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他對著身邊的房玄齡和杜如晦笑道:“一個要用‘數理化’開創新時代,一個要用‘經世濟用’捍衛舊傳統。朕倒是很想看看,他們到底誰,才是大唐真正的未來。”

房玄齡捋著鬍鬚,沉吟道:“陛下,藍田侯此舉,雖顯孟浪,卻直指核心。若其學真能利國利民,實乃社稷之福。”

杜如晦則更加直接:“臣更好奇,藍田侯會如何出題。孔祭酒他們,怕是要吃個大虧了。”

“哈哈哈哈!”李世民大笑起來,“去,給朕把魏王叫來。再準備些瓜子和蜜餞。”

“這場好戲,朕可不能錯過了。”

李泰走進大殿時,看到的就是他父皇那一副準備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表情。

“泰兒,你覺得,這次誰會贏?”李世民饒有興致地問道。

李泰想了想,恭敬地回答:“父皇,兒臣不知誰會贏。”

“但兒臣知道,無論誰贏,最後真正贏的,都是我大唐。”

這句話,讓李世民的笑聲,更加暢快了。

數日後。

一支由數十輛馬車組成的龐大隊伍,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城出發,前往藍田縣。

為首的,正是國子監祭酒孔穎達,以及一大批朝中德高望重的文臣。

在他們身後,是數百名來自國子監、弘文館、洛陽書院的青年才俊。

他們帶著滿腹的經綸,和十足的傲氣,準備去會一會那個傳說中的藍田學堂。

然而,當他們抵達藍田縣地界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得說不出話來。

從長安到藍田,不過百里之遙。

但對於孔穎達和這數百名大唐最頂尖的才子們來說,這段路,卻彷彿是從一個世界,走進了另一個世界。

前半段路,是他們熟悉的。

顛簸的官道,車輪碾過,黃土飛揚。偶爾能看到路邊幾個衣衫襤褸的農人,見到他們的車隊,便遠遠地低下頭,露出敬畏而麻木的表情。

這,就是他們認知中的大唐。

然而,當車隊駛過一塊刻著“藍田縣界”的石碑後,一切,都變了。

“籲——”

為首的馬車伕,猛地勒住了韁繩,發出了不敢置信的驚呼。

馬車,停了。

整個車隊,都停了下來。

孔穎達正在閉目養神,被這突如其來的停頓驚動,不滿地睜開眼,掀開車簾:“何故停車?”

下一秒,他也愣住了。

只見前方,那條原本坑坑窪窪的黃土路,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寬闊得足以容納四輛馬車並行,平坦得如同鏡面,呈現出一種奇異的青灰色的“大道”!

這條大道,筆直地向前延伸,消失在視野的盡頭。陽光灑在上面,甚至沒有揚起一絲灰塵。

“這……這是何物?”一個年輕的洛陽才子,目瞪口呆地跳下馬車,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觸控著那堅硬冰冷的地面,“路……路還能這麼修?”

“神仙之術!這定是神仙之術!”

“我曾聽聞,秦始皇修馳道,也不過是夯土而已,如何能與此路相比!”

人群中,爆發出了一陣壓抑不住的驚歎和騷動。

孔穎達的臉色,瞬間變得無比難看。他當然知道這不是什麼神仙之術,這必然是出自程巖的手筆。

可他想不通,也無法理解。

他強壓下心中的震撼,沉聲道:“不過是些許工匠巧計,譁眾取寵罷了!我等乃是為切磋學問而來,休要被這些外物亂了心神!繼續前進!”

車隊,重新啟動。

當車輪行駛在這條青灰色的“水泥路”上時,所有人都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平穩。

安靜。

快速。

再也沒有了惱人的顛簸和塵土。馬車的速度,比之前快了至少一倍。

如果說,剛才的路,讓他們感到了震撼。

那麼接下來,道路兩旁的景象,則開始徹底顛覆他們的世界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