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那一聲“誰要下車——!”的尾音帶著顫音,彷彿用盡了全身力氣在吶喊,喊出了多少子女在成長路上面對分離、面對父親老去時的不捨與恐慌!現場瞬間響起一片壓抑的抽泣聲。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借……”
第二段主歌,歌詞轉向對父親角色的思考與理解:
“經已給我怎會看不到
雖說演你角色實在有難度
從來虛位以待
何不給個擁抱……”
那份遲來的理解,那份意識到父親角色不易後的愧疚與渴望親近,被鍾志傑演繹得淋漓盡致。
“想我怎去相信這一套
多痛惜我卻不便讓我知道
懷念單車給你我
唯一有過的擁抱……”
當再次唱到“懷念單車給你我,唯一有過的擁抱”時,鍾志傑的淚水終於控制不住地滑落。那份對沉默父愛的懷念與痛惜,擊穿了所有人的心防。
最後一段副歌,情感達到頂點,鍾志傑的聲音如同穿透雲層的天籟,帶著懺悔、依戀和最終的理解與釋然: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哪怕遙遙長路多斜……”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最後一句“承受我的狂或野——!!!”鍾志傑唱得撕心裂肺,彷彿將生命中所有對父親複雜的情感——叛逆、愧疚、理解、依賴、感恩——都傾注在這一聲吶喊之中!鋼琴與絃樂在此刻轟然奏響,如同情感的最終爆發與昇華!
歌聲落下,琴聲漸息。
整個演播大廳陷入了一片死寂。
沒有掌聲,沒有歡呼。只有一片壓抑的、此起彼伏的啜泣聲。觀眾席上,無論男女老少,許多人早已淚流滿面,無法自已。前排那位以毒舌著稱的樂評人,此刻正摘下眼鏡,用手帕用力捂住臉,肩膀劇烈地抖動著。
直播間的彈幕,在歌曲進行中就已經被淚水淹沒:
“哭了……從第一句就開始哭……”
“單車……爸爸的腳踏車後座……我的童年啊!”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太扎心了!我爸就是這樣!”
“‘承受我的狂或野’……爆哭!爸爸,對不起!”
“鍾志傑唱得太好了!這聲音這情感!逸神這詞曲……神了!”
“這才是父親!沉默的,厚重的,承受一切的!”
“#單車看哭全網#逸神又一次封神!”
“給爸爸打電話!現在!立刻!馬上!”
死寂持續了足足十幾秒。
然後——
如同積蓄已久的火山終於噴發!
掌聲!前所未有的、雷鳴般的、帶著淚水的、發自靈魂深處的掌聲,如同海嘯般席捲了整個演播廳!觀眾們全體起立,用力地鼓掌,許多人一邊哭一邊用力拍手,彷彿要將內心所有的感動、共鳴、對父親的思念與愧疚,都透過這掌聲宣洩出來!
“餘逸!鍾志傑!”
“《單車》!神作!”
“爸爸!我愛你!”
吶喊聲夾雜在掌聲中,震耳欲聾。
導播室內,總導演看著再次衝破天際的收視曲線和瞬間登頂熱搜的#單車看哭全網#、#逸神再封神#、#鍾志傑天籟之音#等詞條,激動得狠狠揮了下拳頭:“成了!又成了!餘逸!你他孃的就是個天才!鍾志傑!撿到寶了!”
備戰區內,一片沉默。林默怔怔地看著螢幕上觀眾淚流滿面的反應,看著鍾志傑站在臺上深深鞠躬的身影,他精心準備的、試圖從哲學層面探討父權與責任的宏大作品,在這一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他輸了,輸得比上一期更徹底。其他選手更是心悅誠服,只剩下仰望。
而風暴的中心——6號創作間內。
餘逸靠在椅背上,閉著眼。
當鍾志傑唱到最後那句“承受我的狂或野”時,他那總是平靜無波的臉上,幾不可察地掠過一絲極淡的、彷彿被觸動心絃的漣漪。
深藍的幽光,在他緊閉的眼皮下,一閃而逝。
《單車》駛過,碾碎了一切質疑,只留下如山如海的父愛迴響,與一個天才作曲家再次登頂的傳奇。司徒蒼的陰影,似乎在這一刻也被這充滿人性光輝的歌聲暫時驅散。
而比賽還沒有結束!
鍾志傑站在舞臺中央的追光下,深深鞠躬,久久沒有起身。他清瘦的肩膀微微顫抖著,臉上還掛著未乾的淚痕。
臺下,那如同海嘯般席捲而來的掌聲與夾雜著啜泣的吶喊聲——
“餘逸!鍾志傑!”
“爸爸!我愛你!”
這是對這首歌最至高無上的褒獎,也像一股洶湧的暖流,衝擊著他激動不已的心房。
他知道,這一刻,他觸控到了音樂最本質的力量——直抵人心,喚醒共鳴。
導播室內,總導演激動的聲音透過對講機響徹各個崗位:“穩住!穩住!給觀眾反應特寫!給林默!給備戰區!給餘逸!快!投票通道準備開啟!收視率爆了!熱搜爆了!穩住這波情緒!”
鏡頭如同最精準的捕手,瞬間捕捉著最動人的畫面:
觀眾席全景:是無數張淚流滿面卻用力鼓掌的臉龐,是互相攙扶、情緒難以平復的身影,是高高舉起、對著鏡頭無聲喊著“爸爸”的手機螢幕。
前排樂評人特寫:那位以毒舌著稱的樂評人,此刻眼鏡歪斜,眼眶通紅,正用手帕狼狽地擦著臉,對著旁邊的同行用力點頭,嘴唇翕動,看口型似乎在說:“服了…徹底服了…無話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