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

第478章 堂堂之陣

“陳望!”

黃臺吉一把掃掉了案桌之上的筆墨紙硯,發出一聲狂吼。

他的心中滿是不甘,滿是忿恨。

他已經領兵離開了關寧,大軍已經抵達了鉅鹿。

黃臺吉的心中冰寒,他緊咬著牙關,看著桌面之上褶皺的輿圖。

東路軍原本一路勢如破竹,已經攻入了萊州府內。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靖南軍的主力卻是突然出現在了青州府的府治益都城下。

僅僅三日的時間,益都便已經被靖南軍攻克。

若非是阿濟格果斷,領兵沿海立即回返,恐怕整個東路軍都要葬送在登萊境內。

濟寧的戰報,一日三傳,篇篇皆是告急的軍報。

多爾袞帶領的中路軍,困守濟寧,依託堅城,僅能勉強維持守勢。

黃臺吉心中湧出一股無力的感覺。

自即位起始,他夙興夜寐,未敢懈怠半刻。

苦心謀劃,精心佈局。

終於攻陷明廷的京師,橫掃北國,終得問鼎中原之日。

然而這一切,卻因為陳望而半道崩潰。

靖南軍軍勢如虎,難以阻擋,濟寧城搖搖欲墜。

他想要先取關寧,事先暗中與吳三桂聯絡,又與關寧諸位將校暗中通訊。

但是吳三桂卻是被陳望搶先一步派人誅殺,懸首於關城之上。

祖澤傅於關城之上,焚燒收繳書信,與關寧諸將歃血為盟,誓師死戰,盡散祖氏家財於關寧兩地。

祖澤傅的決死之意感染了關寧上下一眾將校,萬眾同心,上下一體。

關寧軍補足了他們最後的一塊短板。

他們找回了早在二十年前,早在瀋陽,早在廣寧,早在薩爾滸便已經丟掉的東西——勇氣。

靖南軍星夜賓士,乘船北渡,一路遙至關寧。

上萬名靖南軍精銳的加入,使得關寧原本薄弱的防線變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

他在關寧之下,丟下了近萬的兵馬,卻都始終沒有能夠逾越雷池半步。

關寧已經不可能攻下。

起碼依靠著他麾下的這些兵馬,已經是絕不可能之事。

現在他的麾下雖然還有近七萬的兵馬,但是蒙古騎兵不善攻城,他又不能把八旗的精銳全都丟在關寧。

如果他拼著不顧一切,壓上麾下八旗的精銳,或許能夠攻下關寧。

但是攻下關寧以後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他麾下的精銳折損大半,上不能壓制各大旗主,下不能制約外藩蒙古,也沒有辦法去迎擊士氣鼎盛,北上而來的靖南軍主力。

黃臺吉發現,到了如今這樣的一番地步。

他唯一能選的路。

實際上只剩下了一條。

“陳望……”

黃臺吉的雙目赤紅,眼眸之中滿是令人心悸的殺意。

“這就是你的圖謀嗎?”

左良玉領靖南軍三師之兵出沭州,北上進駐益都,隔斷了東路軍前行的方向,將阿濟格所領的東路軍,擋在了登萊之外。

靖南軍出屯山東費、騰兩線,隔斷了他們進攻山東的道路。

陳望領靖南軍主力猛攻濟寧城,將他們在北國可用的所有兵馬,都牢牢的控制在濟寧一帶。

西路,靖南軍漢中鎮兩師佔據懷慶與封丘,護住了河南的境內。

兩月以來豪格仍舊止步於衛輝府內,甚至因為濟寧的告急,還必須要分出一部分的兵力馳援濟寧,只能是不斷的收縮防線。

陳望現在所做的一切,都讓黃臺吉極為熟悉。

“好膽!”

黃臺吉握緊了拳頭,死死的盯著桌面之上的輿圖。

陳望現在所有的部署,所有的安排,都是在重演揚州之戰的局面。

陳望的每一步安排,每一處調動,分明是在重演揚州之戰的佈局。

他封鎖山東,固守關寧,屏護河南,步步為營壓縮戰場空間,就是要將決戰之地定在濟寧——這片無險可守的廣袤平原。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陳望就是要逼他調集舉國之兵,在這坦蕩如砥的濟寧平原上決一死戰。

沒有奇謀詭計可施,唯有硬碰硬的軍陣對決,騎陣衝殺,戰陣絞纏,短兵相接。

陳望,要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在濟寧的曠野之上,畢其功於一役。

平原野戰,毫無遮蔽。

拼的。

是主將的指揮能力。

是將校的臨場決斷。

是軍官的素質掌控。

是士卒的訓練勇氣。

這樣大規模的會戰。

黃臺吉的心中清楚。

一旦輸掉。

戰敗的一方,便會就此落入萬劫不復之地,再難以翻身。

一方計程車氣、戰意、軍心,將會因為失敗而徹底的瓦解,徹底的蒙上一層陰霾。

從此之後,每逢再次對決,戰敗方都會想起戰敗時的景象。

就像是在薩爾滸之戰,在開鐵之戰,廣寧之戰之後的明軍。

明軍在面對著清軍的時候,士氣天然就矮了一頭,心中也會生出懼意。

勝利不敢追擊,失利則爭相逃竄,戰敗則兵敗如山。

而除此之外。

最為深重的影響。

將會是他徵召外藩蒙古的反噬。

進入關內的外藩蒙古騎兵已經遠遠超過了他麾下的兵馬總數,達到了十數萬之眾。

若是一路順風順水,這些外藩蒙古的騎兵無疑將會成為他們大清最為強勁的助力。

但是一旦連續遭遇挫敗,尤其是這樣正面超過十數萬大規模的會戰失敗。

只要陳望一封書信而去,外藩蒙古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倒戈一擊,加入靖南軍的一方。

如今各旗軍心浮動,外藩蒙古諸部也是異動頻頻。

黃臺吉不想打這一戰。

他不想將所有的一切全都壓上。

如今清國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這十數年來,實在是來之不易。

黃臺吉很清楚。

到現在為止,他已經讀過了很多書。

他在《公羊傳》中看到過一句話。

“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昔日蒙元入主中原已近百年。

朱元璋於南京開國之後,誓師北伐,平定北國,卻仍不罷休。

洪武北伐十三次,深至捕魚兒海,覆滅元庭,幾乎殺盡了黃金家族。

永樂之時,五出漠北,三犁虜庭。

後世仍對蒙元征伐不休,昔日強盛無比的蒙古諸部,就此分離四散,直到今時都還沒有緩過氣來。

嘉靖隆慶時期,蒙古諸部,出了一位雄主——俺答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