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義摸後腦勺,有些不好意思搖頭:“陛下恕罪,末將……還真不太瞭解。”
元修微笑道:
“此地名義渠,其民風彪悍,善騎射,早在西周時,便已雄踞西北一方,長期與中原諸侯對抗。秦國曆代君主,皆曾與其交戰,互有勝負。直至秦昭襄王時,用數十年,才最終將其徹底滅亡,併入秦國版圖。”
李休纂、獨孤信對視一眼,心中皆暗自驚訝。
這位年輕陛下,這些相對冷僻邊疆部族史事都瞭如指掌,當真不簡單!
獨孤義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樣!我還以為秦國自打建立,就有那麼大地盤呢!”
元修深吸氣,聲音變得鄭重:“諸位請看,曾經強盛一時犬戎義渠,最終皆被秦征服吞併。而其子民,那些曾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之人,最終歸宿為何?皆有了共同稱呼——秦人!”
元修說到此,特意停頓,目光緩緩掃過眾人。
一些心思敏銳者,如李休纂、獨孤信,已隱隱感到,天子話裡,似藏更深含義。
屏息凝神,仔細聽著,試圖抓住元修真正欲表達之物。
元修目光再落賀拔威身上:
“凜夫,朕再問你。可知當初秦國剛崛起,據關中,始向東發展,威震天下時,當時尚存周天子,及東方那些歷史悠久諸侯國貴族,如何稱呼秦國?”
賀拔威一臉茫然:“稱呼?怎稱呼?”
元修緩緩道:
“當時周朝朝堂與東方列國,稱秦國為——西方蠻夷!”
他加重“蠻夷”二字讀音,而後話鋒一轉,“這稱呼,是否與後來,一些人稱我拓跋先祖在北方建立的代國為‘北方胡虜’,聽起來……有些相似?”
“西方蠻夷……北方胡虜……”
元修輕輕重複,“本質上,無區別。皆是一種帶著鄙視排斥稱謂,皆代表,在當時那些自詡‘正統’者眼中,我們……或說秦人,皆上不得檯面、未開化‘外人’。”
李休纂聞此,臉色微變,立刻躬身:“陛下!拓跋先祖雄才大略,開創基業,豈能與蠻夷相提並論?此等稱呼,實乃無知之徒汙衊之詞!”
元修卻擺手,示意不必激動,語氣平靜:
“李愛卿,這有何不能說?事實即事實。當年太武帝命崔伯淵(崔浩表字)修國史,內關於我拓跋部早期歷史記載,甚詳,未刻意迴避。承認過去不足,正視歷史,方能更好開創未來嘛。”
李休纂、獨孤信聞言,心中皆一凜,再被元修坦誠氣度震懾。
連自己祖宗不太光彩“黑歷史”都能如此坦然當眾提及,這位陛下心胸格局,當真非同一般!
既然連他自己都不覺尷尬,那他們這些做臣子的,還有何尷尬?
定了定神,繼續專注聽講。
元修將話題拉回:“好了,有些扯遠,繼續說秦。”
他指著沙盤,“秦先祖,初只是給周天子養馬附庸小族,連正式封國都無。當年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分封諸侯,根本沒秦人什麼事。可以說,秦起家時,就是個誰都看不起、上不得檯面小角色。”
“但是,”
元修加重語氣,“諸位可知,就是這樣一個初被視‘蠻夷’、底子薄弱國家,最終如何一步步強大,並最終橫掃六合,統一天下的嗎?”
獨孤義知這標準答案,連忙搶答,想在陛下面前顯擺:
“陛下!末將知道!秦任用商鞅,行變法!國力日強,最終才一統天下!”
“嗯,”
元修讚許點頭,“義之果然通曉史事。商君變法,確是秦強大關鍵轉折。”
獨孤義得誇獎,臉上露得意笑容,還特意斜睨賀拔威一眼,表情似說:看到沒?老子比你有文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