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巨幕中。
影片重新整理。一個新的影片出現:
【華夏延續千年的思想戰爭——被篡改的先秦學派與兩次儒學大變革!】
春秋戰國位面。
孔子看著高空巨幕中的這一行大字,心頭微微一震:“思想戰爭?”
“被篡改的先秦學派?”“儒學大變革?”
作為儒家初代聖人,這幾個關鍵詞讓他對接下來的影片內容產生了極大興趣。
【在華夏古代歷史上,除了皇權與王朝的更迭之外,還出現了一場貫穿千年的思想鬥爭。】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因為生產效率低下,資訊相對閉塞,所以導致單一國家能夠統治的疆域存在上限。】
【疆域一旦超出限制,就不能做到上通下達。】
【長期的資訊隔絕,就會致使邊境淪為不牧之地。】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看到這裡,微微頜首。
對於後世之人的這一番觀點,他心中是比較贊同的。
因為他已經實際感受到這一點了。
隨著大唐疆域的不斷擴張,他真切感受到了管理難度的不斷提高。
比如西域都護府距離中央朝廷極遠,就算是快馬加鞭,兩者之間傳遞資訊也得耗費不少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朝廷壓根無法及時掌握西域都護府的情況,更別說良好管理了。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當地官員的自覺管理。
李世民已經可以想到,如果大唐疆域進一步擴張,向著西域都護府之外的地方延伸。其管理難度將會倍增。
或者說,中央朝廷就壓根沒法去管理這些地方,最後只會淪為名義上的領土。這也就是後世之人所說的單一國家統治疆域存在能夠統治的上限。
想到這裡。
李世民想到了後世的汽車、高鐵、飛機等神奇交通工具。如果大唐有這些神物,還會存在疆域管理上限嗎?
李世民在心中想象了一下他坐飛機巡視大唐疆域的場景,覺得這個上限可能不會有。
【因此,在商周兩朝,就算天子國和諸侯國已經形成了絕對的實力差距,但還是隻能採取分封的模式。】
【也就天子將國土分給其他諸侯,各諸侯國獨立自治,以此來降低管理上的壓力。】【想讓列國實行自治,就要保留他們的軍權、行政權以及土地管理權。】
【可是,保留這些許可權又避免不了諸侯割據的隱患。】
大秦位面及之後的諸多朝代位面。不少皇帝微微頜首。
這種情況,他們很能理解。
不要說分封制下存在這樣的問題。
就算是在大一統王朝,如果讓一個地方官員同時掌握了財權、軍權、行政權,那其很大機率會滋生野心。
就比如大唐的節度使,最後就成了割據的藩鎮。
【該選擇什麼樣的制度來解決分封諸侯的弊端,就是先秦思想家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包括後來諸子百家的爭鳴,目的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至此,也就引出一個關鍵人物,西周的丞相周公旦。】
【他發現分封制的弊端後,就在這個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套禮樂制度。】
【大意按照天子、諸侯、清大夫以及臣民的等級秩序,制定了不同的禮樂標準和規範。】【目的就是從整個社會制度上徹底斷絕諸侯篡位的合法性。】
【其實也就是要讓社會達成一種共識:“天子是上天之子,諸侯實力再強大,也不可能篡奪或自稱天子!”】
彈幕評論飛出:
“翻譯一下:禮其實就是規矩規則,類似於今天的法律制度,樂則是輿論工具,以音樂、藝術的方式向社會傳遞規則,影響人們的思維,促使人們按照禮來辦事。雙管齊下,確保社會穩定。”
“回覆——簡單說,就是以各種手段搞階級固化,建立穩定的社會形態。”
“回覆——有一說一,周公旦在那個時代能搞出這一套東西,還是很厲害的。”
“回覆——確實,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搞階級固化是反動的,但在當時,確實算先進理論“回覆——但是,想要用道德規範去解決諸侯割據的隱患,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回覆——對,說白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看著高空巨幕,眼泛思索之色。對於禮樂,他一貫是重視的。
因為他認為提倡禮樂,有助於維持社會穩定,令百姓安居樂業。
為此,他還下詔設立了太常寺和光祿寺這兩個負責國家禮樂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音樂事務的機構。
只不過,他提倡禮樂,與周公旦的目的並不一樣。
周公旦是將其用來作為維護國家穩定的根本制度與手段。而他只是將其當做一種鞏固國家統治的輔助手段。
從內心來說,他並不認為禮樂這種東西能從根本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大宋太祖位面。
趙匡胤看著彈幕中那句“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心中長嘆一聲。五代十國的混亂,皇權和中央權威在這時期的幾乎消失殆盡,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在五代十國,皇帝已經成了大號節度使加銜,誰拳頭大,誰就是皇帝。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親身經歷了後晉高祖石敬瑭靠兵變篡帝位事實的安重榮,才對手下說出了這句話。
“此人雖然囂張跋扈,但也有點血性。”
趙匡胤想到安重榮的所作所為,感慨了一句。
此人因為不滿後晉高祖石敬瑭與契丹約為父子、割讓幽雲十六州這一行為,將其視為“此晉之萬世恥也”,所以直接起兵反晉,然後兵敗被殺。
···
【但是道德往往只能規範那些遵守道德的人!】
【列國之所以遵從周禮,完全是因為周王朝實力強大,所以等這種實力衰減後,就自然進入春秋戰國時期。】
【在這一時期,地方諸侯征戰不休,底層百姓苦不堪言,很多新的問題開始逐漸凸顯出來
【周公旦的那一套解決方案已經行不通了,需要新的方案。】
【於是,諸子百家開始紛紛出現,並且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道家給出的方案是無為而治;儒家給出的方案是克已復禮;墨家給出的方案是兼愛非攻;法家給出的方案是富國強兵、以法治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相對比較極端的思想家。】
【比如說楊朱主張‘貴己’,做事不拔一毛,不取一毫。】
【再比如鄒子提出陰陽五行的概念,主張所有人都應該順應天地的變化,別跟老天爺擰著來。】
彈幕評論飛出:
“百家爭鳴,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爆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