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古代,開局盤點大航海時代

第12章 揭秘華夏延續千年的思想戰爭!兩次儒學大變革!孔子懵了!

“那可是一個思想大碰撞的時代,想想就令人激動。”“..”

春秋戰國位面。

諸子百家的眾人看著高空巨幕,心中震驚無比。

他們沒想到,他們的思想,他們之間的辯論等等,能一直流傳到數千年以後。他們更沒想到,後世之人會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如此推崇。

“百家爭鳴嗎?”

“此說法倒也不錯。”

孔子看著巨幕,微微一笑。

【經過各國的不斷試錯之後,到了戰國後期,儒、道、墨、法四大顯學,逐漸進入了決賽圈。】

【最終,推行法家思想最成功的秦國統一天下,建立大秦王朝,並採用郡縣制打破了傳統農業社會中治理疆域上限的難題。】

【緊接著,大秦王朝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建立了華夏曆史上首箇中央集權帝國。】

【在我們看來,秦始皇這叫一統。】

【但對那些動輒千年的諸侯國來說,秦制就是覆滅他們國家的兇手,因此才出現了項羽滅秦後又承襲分封,結果不到四年就草草退場。】

【之後的劉邦認為,分封制的問題在於諸侯王的身份,所以才清洗異姓王,將封地分給了自己的後代,結果漢景帝時期又出現了一場諸侯國叛亂的七國之亂,導致劉姓子孫互相殘殺。】

彈幕評論飛出:

“雖說漢繼秦制,但實際上,劉邦有自己的微創新,他搞了一個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制度。”

“回覆——沒錯,他對同姓王搞區域性分封,然後在中央所轄的中心地區和重要地區搞郡縣制。”

“回覆——他想得挺好,不過實際效果嘛,七國之亂就是例子。”

“回覆——沒辦法,生壞利刃殺心自起,諸侯國有實力了,當然會覬覦皇位,這就是分封制的根本性問題。”

“回覆——雖然但是,劉邦的佈置,在呂氏一族企圖陰謀奪權的時候,是起了作用的,要不是劉氏諸侯王聯合朝中的功臣共同鎮壓呂氏一族,保不齊漢家江山就改姓呂了。”

大漢高祖位面。

漢高祖劉邦看著高空巨幕,心中震驚極了。

不過,這份震驚,不是源於呂氏一族造反的事,而是來自於諸侯王造反的七國之亂。說實話,對於呂氏一族造反,他並沒有太大的意外。

雖然呂家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呂雉甚至還是他的結髮妻子。但,他與呂家的關係並不和睦。

呂家認為他們為大漢建立付出太多,不滿足於已經獲得的利益回報。而他覺得呂家太過貪心,對皇權不知敬畏。

所以,他一直都在防著呂家。“真是自取滅亡!”

劉邦看到呂家造反被鎮壓,笑接著,他開始思考七國之亂的事。

原本他以為大秦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沒有分封自己兒子做諸侯王,而是將他們全部留在咸陽。

這樣帶來了兩個不利後果。

其一、胡亥篡位的時候,這些人輕鬆一網打盡,毫無反抗之力。

其二、沒有諸侯王鎮壓四方,當天下人反秦時,中央朝廷得不得支援。基於上述考慮,他才選擇分封自己的兒子及兄弟到各地為王。

這樣一來,如果大漢中央朝廷遇到危機,血緣關係的同姓諸侯王會起兵來維護大漢的統治

可未曾想到,這些諸侯王日後卻成為了禍亂之源。

顯然,他的原本構想,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劉邦坐在龍椅上,陷入沉思之中。

【以上就是先秦到漢初的路線爭鬥,和儒家沒有太大關係。】

【而儒傢什麼時候登場的呢?】

【在劉邦打下江山後,曾根據二十級軍功爵制度賞賜手下,最高的列侯,最低的叫公士。【公士至少也能分到2500平宅地,以及1500畝田地。】

【這些分到土地的人就是封建王朝的首批士族門閥。】

【他們大量的兼併土地,躲避稅收,致使國家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國庫日漸空虛,國力大幅衰退。】

【尤其到了漢武帝時期,外有匈奴的侵擾,內有諸侯的隱患,整個帝國已經外強中乾。】【所以,董仲舒才提出了“限田制”,目的就是為了遏制士族的發展。】

【可不管是對抗士族,還是討伐匈奴,清理諸侯,首先都要保證皇帝手中有絕對的權力。【可只有提倡“集權制”的法家才能幫皇帝解決實際問題。】

【但是漢朝建立的初衷,就是消滅推崇法家的大秦,它們之間有不可共存的關係。】【那怎麼辦呢?】

【改造儒家,然後獨尊儒術!】

【董仲舒改造儒家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是大一統,出自儒家的《公羊春秋》,為“外儒內法”的集權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個是天人感應、君權天授,出自陰陽家的思想,這就透過神話皇權的方式證明了帝王統治的合法性。】

【第三個是三綱五常,制定了一套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父為妻綱的等級秩序。】

【除此以外,董仲舒還吸收了道家、墨家、法家等各派的一部分思想,比如吸取道家對有”,“無”的認識,論證了君臣之間的體用關係,又比如主張建立完善的律法等。】

【此時,董仲舒的儒家就已經完全偏離了先秦儒家的思想。】

彈幕評論飛出:

“好傢伙,屬於是究極縫合怪了。”

“回覆——所以,罷黜百家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應該是融合百家才對。”

“回覆——低情商:縫合怪;高情商:集大成者。”

“回覆——雖然是縫合,但能自己建立一套邏輯自洽的體系把這些說法都融合在一起,這也很厲害的。”

“有一說一,三綱五常這套東西禁錮思想,對華夏的發展造成了極大阻礙。”

“回覆——雖然但是,三綱之說是韓非子提出的,他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而五常之說來自先秦儒家的‘五倫’,都不是董仲舒原創的

“回覆——董仲舒把這些思想都魔改了,變成了君權至上,要絕對服從君權的理論。”

“回覆——那倒也不是,董仲舒還是留了一個‘天人感應’的口子,用這套說法來約束皇權。”

春秋戰國位面。

孔子緊盯著高空巨幕,眉頭已經深深皺了起來。

對於董仲舒說服皇帝完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本來是很欣喜的。畢竟,這代表儒家思想贏得百家爭鳴,成為了華夏王朝的統治思想。

但等到他看完董仲舒對於儒家思想的改造,他原本的喜悅便瞬間消失了。

後世之人說得沒錯,董仲舒改造完的儒家思想,跟他所倡導的儒家思想,差異太大了。極端點說,這還算是儒家思想嗎?

孔子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之中。與此同時。

其餘很多非儒家的諸子百家的人,心中則是頗為不爽。

他們的思想被融合了,他們學派的存在合理性,從政治上被否定了。這不是欺負人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