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古代,開局盤點大航海時代

第13章 工業革命與日不落帝國!皇帝們激動萬分:國家必須走向工業化!

【既然要創造統一的標準,那就不能也不允許出現第二種解釋。】.....

看到這裡。

歷朝歷代眾多古代政治精英微微頜首。這是正確的。

如果沒有一致的說法,何談統一?

【於是,到了公元79年東漢章帝時期,漢章帝下旨邀請全國大儒在白虎觀舉行了華夏曆史上第一次高規格的學術會議,史稱“白虎觀會議”。】

【會議直接由漢章帝主持,官員進行提問,儒家學者討論後給出答案,然後漢章帝親自裁定,再由史學家班固總結整理,最終寫成了一本《白虎通義》。】

【這本書雖然說是出自儒家,是儒生創作,但其實和儒家毫無關係。】

【書的內容涉及世界觀、社會制度、日常生活,甚至還包括人生指南等等,大到整個天地的形成,小到個人嫁娶的年齡,其中都做了明確解釋。】

【《白虎通義》的出現,就意味著皇權徹底斷了對儒家思想的解釋權。】

彈幕評論飛出:

“董仲舒提的是獨尊儒術,但皇帝要的是獨尊皇權!”

“皇帝:沒有人比我更懂儒家思想!聖人都不行!(狗頭)”“解釋權就是話語權,就是制定規則的權力。”

“說白了,儒家思想就是一張皮,裡面是什麼東西,得看皇帝需要什麼。”

“有意思的是,當時在西方,羅馬帝國也為宗教定性一事召開了多次會議,其實也是在爭奪解釋權。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看高空巨幕,眉頭微微皺起。

雖然從內心來說,他其實也沒把儒家當回事。

但不管怎麼說,從表面上來說,儒家畢竟是國家正統思想,多少做點表面功夫。而眼前巨幕影片的這些說法,有點太露骨了。

對皇帝來說,儒學確實就只是加強鞏固皇權的工具而已有利於達到這一目的的內容,就認同。

不利於皇權的,就會忽視,甚至壓制。

但這些都是不能直接擺在檯面上來說的,不然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影響皇帝形象。

故而,朱元璋心中才會有些不悅。

【當時有個叫王充的學者,聽說《白虎通義》的出現後,氣的當即就寫下了一本《論衡》,專門批判白虎通義中那些被儒生和帝王篡改的內容。】

【結果就是王充被迫辭官,《論衡》成為了禁書。】

【這就是儒家思想的首次變革。】

【而下一次的儒學大變革出現在何時呢?】

【宋朝宋仁宗時期的慶曆新政。】

【更準確的說,是慶曆新政的失敗,推動了儒學的新變革。】

【因為變法失敗,所以需要尋找別的方案解決大宋的問題。】

彈幕評論飛出:

“以宋朝當時的情況,變法本身沒問題,慶曆新政的失敗,主要是朋黨之爭。”

“回覆——任何變法必定會有舊勢力的阻撓,所以朋黨之爭是註定的,慶曆新政失敗的主要責任在於宋仁宗,他這個人,說好聽點是仁慈,不好聽點,就是軟弱,沒有堅決變法到底的決心。”

“回覆一—確實,宋仁宗的搖擺不定,得背最大的鍋。”

“回覆——說直接點,宋仁宗這種性格的皇帝,就不適合搞變法的事,范仲淹就是對他期望太高了。”

“回覆——這個嘛,范仲淹自己也有問題,操之過急,急著變革,卻沒有長遠規劃,沒有分步實施措施,最後弄得一地雞毛。”

....大宋仁宗位面。

宋仁宗與范仲淹兩人大驚失色“變法失敗了?”

這個訊息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當頭一棒。

此時的他們,才剛剛商議好要推動變法,還沒來得及執行,便從巨幕中收到了原本歷史時空的變法失敗訊息。

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