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十五世紀後半期,大明朝廷開始出賣監生資格,購買者可以參加鄉試和出任下層官吏。】
【所謂監生,就是王朝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生。】
【如果買不起監生,很多富農還會選擇購買最低一級的童試資格,成為生員。】
【一旦有了這些身份,那地位就遠遠高於普通農民,可以享受到免於徭役的特權。】...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勃然大怒:“自廢武功,一群混賬東西!”他一眼便看到了病根所在。
科舉制度只不過是承載了這幫混帳東西的貪婪之心罷了!朱標也有些發怒。
都去做士紳了,誰特麼的種地啊!?
這種方式朝廷的確來錢快,但卻是一味慢性毒藥。極其容易造成積重難返的弊端!
朱元璋厲聲道:“都去做監生,說難聽一些,都成了吃乾飯的,百姓越來越少。”“而受到的壓迫卻越來越重,最後不造反才怪!”
簡直是自掘墳墓!
“皇帝是頭蠢驢嗎,怎麼能任由這樣的行為肆虐!?”朱元璋怒不可遏。
【當然了,這些花錢買來科舉考試資格的人,指望他們能真正中舉也不太可能。】
【於是,這些常常落榜的生員或秀才在長江三角洲的城鎮,形成了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新群體。】
【他們打扮豔麗,舉止浮誇,而這群人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達官貴人的注意。】【根據明末著名博物學家謝肇涮的說法。】
【同性戀從晉代開始在中原出現廣泛流行,公元3世紀末曾盛行一時,所有士大夫都熱衷此道。】
【到了宋朝,由於道學的興起,同性之風衰落了。】
【但到明朝末期,特別是在廣東、福建還有江南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又再次興盛起來。】
【並且這種風俗還傳到了京城,京城裡出現了許多男媽,專門為士大夫進行各種服務。】
【士大夫們對此也趨之若鶩,並且還喜歡誇耀自己的相好是文人書生,一度形成攀比之風。】
彈幕滑過:
一這個的確是真的,很多史料上其實都有記載,明代很多皇帝都好男色。
一回復:正德、萬曆、天啟等,甚至南明的小皇帝都好此道。
一回復:這些男色有個名號,叫“老兒當”,都是年輕俊美的太監,稱“老兒”是反著說一“豹房”就是武宗尋歡行樂的場所,裡面不但有眾多美女,還有不少的男人。
ee800大明成祖位面。朱棣惱羞成怒。
既然他成為大明第三個皇帝,那自他之後的明朝皇帝,自然也都是他的血脈。
想不到他錚錚鐵骨,封狼居胥的一代雄主,後人卻成了這副不知廉恥,噁心至極的玩意兒!
對於龍陽之好,朱棣心裡是一萬個厭惡,噁心!此刻他狠狠瞪了一眼朱高熾。
難不成,這喜歡男人的風氣。
是從老大這裡開始的?
【說到這裡,你肯定會覺得這些上流人士的特殊癖好,跟大明朝的滅亡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很大。】
【因為,這昭示著大明王朝已經陷入嚴重的“文化空心”。】
【而這種狀態是非常可怕的,它不僅僅是一種戾氣這麼簡單,它可能會釀成整個社會的滑坡和悲劇。】
大宋太祖位面。
趙匡胤眼泛思索之色。“文化空心?”
趙匡胤喃喃自語,顯然對這一新奇的概念深感興趣。
他雖出身行伍,卻深知文化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想當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介武夫開創大宋基業。
登基後他意識到文治的重要性,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期國泰民安,文化昌盛。“文化空心,莫非是指士人心中無物,只知追逐浮華,忘卻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分?”
趙匡胤暗自思量。
文化乃國之魂魄,民心之所向啊!
【可能有網友會覺得UP主的說法過於誇大了。】【但其實並沒有。】
【要知道,陷入科舉狂熱和沉溺於龍陽之好的這群人,是大明朝的知識分子和士紳富賈。】
【這是妥妥的社會中堅力量和精英階層。】
【這群人的本來使命應該是什麼呢?】
【是帶領整個國家的進步,是塑造社會的三觀,是作為榜樣存在的。】
【而這群人的所作所為,只會讓所有人覺得整個社會沒有基本的善惡好壞,一切都是為了權力和慾望服務。】
【讓人沒有毫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從而導致整個國家“群體降智”。】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微微頷首。
在他看來,這言論確有其獨到之處。
一方面而言,國家的上層精英,本應把滿腔熱血傾注於治國安邦
然而,一旦他們沉溺於男色之中,這無疑是巨大浪費。也將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構成不小的阻礙。
另一方面,上層群體的言行舉止,往往對中下層群體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正所謂“上行下效”。
一旦上層群體出現腐化墮落的現象。
那麼,這種不良風氣便很容易在下層群體中蔓延開來。從而導致整個社會的腐朽與沉淪。
如此一來,國家的發展之路必將佈滿荊棘,難以順暢前行。
【這點在朝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那些充滿空想的大臣,一次次地提出不切實際的總體改革建議,卻不重視日常的具體行政措施。】
【大臣們經常為自己的平庸無能辯解,對朝廷的困境表示痛心疾首,誇大官僚的苦衷。】【但對迫切緊要的制度改革,只能提出簡單空洞的計劃。】
【比如,李自成在攻破河南後,一路率軍北上,皇帝心急如焚,在朝堂之上向眾大臣詢問對策。】
【大學士蔣德璟在回答皇上召問時,就根據他讀過的《明會典》,提出一個幽默的建議。
【他要求朝廷恢復明太祖時,會集眾臣舉行“射禮”的做法。】
【他認為這樣做的話,則尚武之風可以振興,軍心也能夠大大提升。】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差點被氣吐血,雙手顫抖著指著彎幕:“蔣德璟···這個人有什麼大病嗎!?
在朱元璋看來,叛軍正在攻城掠地,如一把鋼刀直插京師。
如此緊急的情況下,不想著趕緊整軍備戰,拿出退敵之策。
卻要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搞“射禮”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
真的太荒唐了!
說起來,“射禮”乃是各個朝代都有的一種政治活動,大唐時期更是攀升至巔峰。
而到了大宋朝,由於崇文抑武的國策,具備尚武內涵的“射禮”被削弱,僅僅成為一種消遣。
“當初,咱重視‘射禮’,並將其進行了改良,使其更加具備尚武之內涵。”
其實若是在太平年代,他不否認“射禮”的價值。
可在這種千鈞一髮之際,搞這種毫無關聯的玩意兒。
他真想不通這種人,是怎麼當上大學士的!
【那麼,“射禮”是什麼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