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古代,開局盤點大航海時代

第48章 五常之下戰力最強的國家!五常之下它無敵,五常之上一換一?

【從《明宣宗行樂圖》上我們能看出,射禮相當於盛大的宮廷運動會。】

【有射箭、鞠、馬球、捶丸這些專案,其中,射箭是重頭戲。】

【皇帝要身著華麗的服裝,親自上場射箭,同時文武百官也要參與其中。】

【參賽選手不但要比拼射箭技巧,同時還要表現出優雅的身段和氣質。】

【崇禎聽到這個奇葩的建議,居然稱讚說:這真是個好主意,並下令立即重新舉行射禮。

【也就是說,面對一路北上的叛軍,國家級別最高階智囊,給出的行動策略是辦一場表演性質的運動會。】

【更離譜的是,最高決策者崇禎帝,居然還同意了。】

彈幕滑過:

一其實很多事都不是表面這麼簡單,他能幹到這個位置,他不傻。

一回復:沒錯,他曾經多次諫言出兵,甚至在河楠軍情緊急時,上了《兵備冊》等摺子,可都被崇禎無視了。

一回復:光上摺子嗎,人家還親自請纓了,奈何崇禎不搭理人家。

一回復:所以人家直接撂挑子不幹了,這射禮我感覺也是為了暗諷崇禎。

看到這裡歷朝歷代的文武百官們都深以為然。

且不論這位臣子究竟是不是在暗諷和敷衍。

光是這種言論就足夠愚蠢。

其背後必然有自己的盤算。

一般來說,皇帝蠢,臣子可不蠢。

能直達天聽的官員,都是人精。

最讓古代政治精英們無語的是,這位崇禎皇帝居然接受了這荒謬的提議。

誰才是真正的“蠢”,可謂一目瞭然。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

【比如一次朝會上,有人提出,緩和明軍與農民之間緊張關係的關鍵,是告訴士兵不要壓迫百姓。】

【崇禎帝把此當成良策,御批贊同,並且層層向下傳達。】

【但問題是,完全沒有制定具體措施,來制止士兵搶劫農莊及村舍的行為。】

【士兵不可能因為上面一句官話就放棄自身利益,二者的矛盾日益激化,於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如約而至。】

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等皇帝,此刻皆是怒罵“蠢貨!”

他們幾個人怎麼也想不明白,崇禎這是要做什麼?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臉色陰沉:“荒唐到這種程度,也真是難為他了!”

這個問題他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

若是沒有雷厲風行的雷霆手段,哪裡會有聽話照做計程車兵?

朝廷一張紙,能控制千里之外的兵?

“真是痴人說夢!”

“就是在皇位上拴一條狗,也比他強吧!”

這崇禎越是勤政,大明亡得就越快!

【這幫人在朝堂上待久了,以為靠“發文”能解決問題,形成了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檔案落實檔案”的路徑依賴。】

【這就是“文化空心”帶來的嚴重後果。】

【透過上面的內容,我們能瞭解到這樣一個因果關係:】

【科舉狂熱,造成了大明的文化空心。】

【而文化空心,又導致了朝廷決策力下降(降智)。】

彈幕滑過:

一說白了一句話,就是這幫官員已經脫離了群眾!

一玩虛套子放空炮,就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一偉人曾經說過,如果離群眾太遠,不能很好解決群眾的問題,農民就要打扁擔,工人就

要上街遊行,學生就要鬧事!

一回復:做官不能脫離群眾,否則就會成為孤家寡人。

大明太祖位面。

“偉人此言當真是字字珠璣!”

朱元璋讚歎一聲吼,立即眉頭緊皺:“並非是科舉制不行,而是這幫官員兩腳離地,聽不到百姓的聲音。”

這幫官員兩耳只聽靡靡音,兩眼不看家國事。

毫無鬥志,尸位素餐,享盡榮華,將自己的治國之能束之高閣!

在這樣的“榜樣”引領下。

透過科舉制上來的人才,自然也都成了歪瓜裂棗。

於是,這才是讓科舉狂熱成了背鍋的原因。

......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大明朝會出現科舉狂熱的現象呢?】

【這是因為,大明王朝在末期已經完全成為一個“工”字型社會。】

【什麼叫“工”字型呢?】

【不是因為工人多,就是像“工”字一樣,兩頭寬中間窄。】

【大明朝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廣大農民,就是高高在上的達官顯貴。】

【而連線上下的唯一一根細細的通道,就是科舉。】

【所以,這條路上才會站滿了人。】

【但實際上,真正健康的社會結構應該是橄欖型,兩頭窄中間寬。】

彈幕滑過:

一健康的國家形態,一定是中產最多,因為中產才是最穩定的那一批人。

一回復:對,不少發達國家都是這種橄欖型的社會結構。

一工字形便代表著上下貧富差距過大,階級對立與階級鬥爭都將異常劇烈,這就是亡國之

相。

透過天幕上對於“橄欖型社會結構”與“工字型社會結構”的解說。

再加上彈幕當中的許多後世評論。

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們,都瞭解了這些知識。

不少皇帝都開始思索,他們所處的朝代,到底是什麼結構?

還有一些賢明君主。

開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王朝,也變成這樣一個橄欖型社會結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