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復:秦律也高度重視保護百姓的消費者權益,明確規定所有物品必須明碼標價,確保交易公平公正。
一回復:春二月禁止捕鳥、砍樹和捕魚,秦律還對農田水利和山林保護有具體法條規定。天彎光幕上,古香古色的竹簡背景浮現。
雲夢秦簡中的文字被摘錄,一行行列出來,還帶有註釋。看到這案簡中的內容,以及彈幕評論。
歷朝歷代的古人頓時大驚失色。
這與他們認知當中的“大秦律法”不一樣啊!
跟腦海當中那個殘暴治國的“秦始皇”,完全對不上號。“難道,我們真的全都錯了嗎?”
這一刻,無數古人都感覺到了自己的思想,似乎被統治者支配了。
【拋開爭議,就姑且認為秦朝是實行了“暴政”吧。】
【但,“暴政”就一定會讓王朝滅亡嗎?】【只怕也不一定:】
【比如在華夏,清朝入關後,在江南一帶,“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可以說極為殘暴,毫無人性,是畜生行為,但卻並沒有覆滅清朝的統治。】
【再看國外,阿拉伯人征服波斯、莫臥兒人征服印度,在初期,統治者都極為殘暴,但政權都比較穩定。】
【反而是到後期,採取懷柔政策時,更容易引起當地人的反抗,出現王朝危機。】
【可見,古代王朝的暴政,不見得一定會導致王朝馬上顛覆,有時還起到了威懾穩固的作用。】
【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講,暴政是古代王朝的護身符。】
歷代大聞此言論,皆憤然起立,齊聲駁斥道:
“胡說八道!此等歪理邪說,實乃荒謬可笑至極!”“妖言惑眾,妄圖顛覆我儒家千年之正道!”
在歷代大儒們看來,儒家講求仁愛之道,仁政乃治國之根本。
昔者堯舜禹湯,皆以仁德治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王朝長盛不衰。暴政之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乃是自取滅亡!
【那麼,秦朝快速滅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UP主個人的觀點是:不是什麼簡單的暴政,而是步子太大,扯著蛋了。】【正經來說,就是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0....】
【是秦朝的大一統集權制度,超越了哪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引起了六國舊貴族和既得利益集團的群起反抗,最終才導致了亡國。】
歷朝歷代的政治精英們,此刻皆是眉頭緊蹙。難道大秦的經濟,根本沒辦法支撐他們的制度?
便如同後世的聯合國五常,若是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
一切地位都會煙消雲散。
大秦位面。贏政眉頭緊鎖。
此刻,他忽然想到後世一個詞語:小馬拉大車。
“在大秦之前,從未有過大一統的國家,這樣的一個制度,忽然降臨天下,天下各方面,無法支撐?”
基礎薄弱,自然無法支撐起高樓。“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
“難道大秦的經濟基礎,拉不動大秦的大一統中心集權制度?”贏政眼中閃過一絲迷茫。
“可是,分封制是必須廢除的,難道還有其他方法?”
【春秋戰國之前,鐵器還沒有普及,人們使用青銅工具,生產力低下。】
【馬還沒有馬鐙,出行距離短,推車還不先進,運載能力也很差,船也只是類似獨木舟。【如此落後的社會發展水平,導致有效統治範圍不大。】
【在有效統治範圍之外,只能採用分封。】
【到了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有效統治的範圍擴大了很多。】
【為了增強國家實力,兼併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越來越大。】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秦始皇率領秦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然後,就是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制度。】
【作為兩千多年後的我們來說,秦始皇這個決定是偉大的,為華夏奠定了統一的根基。】【但在當時,卻是太過超前了。】
......
大漢武帝位面。
劉徹在心中仔細斟酌了片刻後。
倒也覺得後世之人的這一說法,頗有道理。以秦朝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確實難以確保朝廷對地方,進行直接且有力的控制。
再者,大一統的中心集權制度,乃是首次在華夏大地上出現。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諸多難題。
因此,漢朝建立後,漢高祖劉邦才會採取大一統中心集權下的郡縣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的方式,來治理國家。
不過,話說回來,秦始皇能夠頂著重重壓力、克服諸多困難,開創大一統中心集權制度的先河。
這一點實在令人欽佩。
【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不足以支撐一個強大的中心集權,有效統治的範圍相比以前大了,但是還不足夠大。】
【實行中心集權,由中心委派官員統治地方,在原秦國本國範圍內,是可以實現的,可以做到有效統治。】
【但秦朝中心朝廷直接派官員到原六國地盤進行統治,剝奪了這些地方原來利益集團的上升空間,再加上滅國的仇恨,這些地方的人,是很難為秦朝所用的。】
【不但不能所用,這些人還會存在反叛之心。】
【所以,秦朝要派出本國的資源,例如軍隊對當地進行彈壓,以維護秦朝的有效統治。】【問題來了,六國的地盤太大了。】
【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秦朝本身的資源不足以掌控全國,只能是勉強應付的狀態,根本無法做到完全的有效統治。】
···
大漢高祖位面。
劉邦微微頷首,他認可這個觀點。
贏政為了不讓大秦出現分封制諸侯坐大,天下紛亂的局面。強行一刀切,將分封制,改為大一統中心集權制。
這從國家統治方面,沒錯。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沒考慮到“天下”各方面的適應程度,操之過急。沒有任何緩衝的餘地,最終才會導致問題頻發。
當年,他建立大漢後,就對此有著深切的感觸。
以朝廷掌控的資源,根本無法直接有效地控制全國所有地方。但是劉邦絕對不會將這種話說出來。
只有大秦是“暴秦”,始皇帝是“暴君”。如此,他大漢取代大秦,才具備正統性。。
【為此,秦朝不斷徵集六國資源,大肆進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以減少六國本土的反抗力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