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太極宮,不免讓人想到盛世大唐,而陳淼所處的皇城正是當初大唐的宮城。
都城重之又重,考慮的層次方方面面,大明紫禁城在韃靼的攻克下毀於一場大火,重建紫禁城花費巨大,且北京緊靠邊關,邊關一旦有失便會危機京城,那時天子又如何自處?
逃有失國體,不逃置天子於何地,兩個都不是什麼好選擇。
天子守國門固然是有氣節,但也要考慮當朝皇帝的能力,為後世計,高祖皇帝建立大乾江山後,定都於長安,也就是西安地區。
長安位於關中平原,四面都有易守難攻的關口,被稱為“四塞之國”,關中平原可以提供一定的糧食支援,而大後方的四川盆地、河西走廊也可以提供糧食、馬匹等重要的資源。
至於大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定都北京,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從侄子手上搶奪的皇位,有皇位不正之嫌,而北京是他的老巢,定都北京才有利於國體穩固。
太極宮南為皇城,北倚長安北牆,北牆外為西內苑,內苑之北為禁苑,東西兩側分別是太子所居住的東宮與掖庭宮,端是恢宏壯闊。
太極殿殿門前,太極宮的總管太監呂福身著飛魚紋補服,手持拂塵,遠遠瞧見陳淼一行人,忙佝僂著身子迎了上去,道:“奴婢給殿下請安,殿下萬福。”
陳淼笑著點了點頭,打趣道:“呂公公不在裡面伺候著,怎麼在外面待著。”
呂福恭敬回道:“回殿下的話,皇爺與閣老們商議要事,一時分不開身,特讓奴婢在外候著,請殿下去臨敬殿歇會。”
陳淼“嘁”了一聲,小聲埋怨道:“皇兄也是的,有政事的話讓我過來作甚。”
呂福佝僂著身子,視若罔聞,全然當做沒聽見,他作為皇爺身邊的人兒,哪裡不清楚皇爺對這位爺的重視。
皇室宗親裡面,也就這一位爺敢當面埋怨皇爺,這就叫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陳淼凝眸看了一眼呂福,說道:“行了,本王知道了,讓皇兄處理政事吧,本王先去臨敬殿坐會兒。”
說罷,陳淼領著李安朝東側的臨敬殿走去。
雖說是大唐的皇城,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太極宮早已然頹敗,永康帝入住太極宮前,便修繕了一番宮城,殿宇的名稱有承襲盛唐,其中亦有重新命名,而臨敬殿便是由甘露殿改名而來。
待陳淼離開之後,呂福瞥了一眼垂著腦袋的馮錦,甩了甩手中的拂塵,似是漫不經心的說道:“怎麼,羨慕了,要不咱家讓你去殿下那兒領份差事。”
馮錦身子一動,忙舔著一張笑臉說道:“孩兒還是想著伺候乾爹您哩。”
呂福聞言不置可否,其實他也明白馮錦心裡的想法,一個沒根的人,總要有些念頭,這正常得很。
況且他們在宮裡辦差的太監要想過得舒服不被欺負,那就要跟好主子,有人罩著。
默然幾許,呂福回身朝著太極宮走去,提醒道:“該是你的就是你的,好生辦好差事,自有你的出頭之日。
“是,乾爹。”馮錦目光閃了閃,應了一聲,忙不迭的跟了上去。
卻說陳淼來到臨敬殿便徑直走了進去,並未有人敢阻攔,甚至於是習以為常,繞過一架屏風,大大方方就倚坐在黃錦鋪就得羅漢床上,絲毫不見拘謹。
不大一會兒,只見一個身著水藍色宮裙的女官,身後跟著幾個捧著玉盤的宮女踏著蓮步走了進來。
大乾朝是有女官員的,不同於外朝,女官是一個內職,沿襲明朝的“六尚局”制度,分為“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分別根據各自管轄領域發揮效能,旗下更分設不同部門,十分細緻,在皇宮裡從事各色行政工作,專門從事與皇族起居、生活相關事物的。
其實大乾朝承明而建,制度多是沿襲明朝,其中亦有吸取明朝滅亡的教訓,加以改進,在陳淼看來,頗有些明清兩朝的結合體。
這些就暫時不細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