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察覺到來人,倒也沒太關注,隨著女官近得前來,只覺一股暗香襲人,若隱若現的縈繞在鼻間,宛若一縷醉人的香風。
心隨香動,陳淼的目光被吸引過去,只見女官清新如水的藍色裙裳搭上玉頸處那明黃色的領子,加上配飾的點綴,素雅的造型也不失華麗感,讓人眼前一亮,一下便吸引人眼球。
麗人接過那大青花五彩果盤,纖纖素手端著放在几案上,露出的一截藕臂潔白如玉,薄施粉黛的玉容雍容富貴,頗有些珠圓玉潤的氣質,彎彎的柳葉眉下,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晶瑩剔透,宛如星辰,裙裳下包裹的嬌軀體態豐盈,婀娜多姿,端是個閉月羞花的美人兒。
陳淼目光微微一動,伸手從果盤裡摘了一顆菩提,“漫不經心”的問道:“生面孔啊,剛來臨敬殿當差。”
臨敬殿這一塊兒,陳淼可是門兒清,眼前女官這般養眼的美人兒,他不可能會忽略,那就只有是從別處調過來的。
女官玉容湛然,盈盈一禮,聲音柔和動聽,如泉水般涓涓細流,沁人心脾:“回殿下,臣之前在大明宮任職,昨日調至臨敬殿當差。”
“大明宮....”
陳淼目光微微一凝,看向女官的眼神中浮上一抹玩味之色。
太極宮、興慶宮、大明宮統稱三大內,其中大明宮是最為輝煌壯麗的宮殿群,規模宏大、是北京紫禁城的三倍有餘,自唐高宗李治後,大唐皇帝多是在大明宮起居、聽政。
事實上大乾朝廷是以大明宮作為主政的正殿。
至於說為何當今的天子會在太極宮,那是因為大明宮此時的主人是太上皇,也就是陳淼的便宜父親。
造成如今這般情形的是一樁皇家往事,太上皇在位四十餘年,勵精圖治,然其晚年倦勤,奢侈糜費,陳淼那些哥哥們明爭暗鬥,兄弟鬩牆,一場兵變之後,太上皇心力交瘁,最終病倒,奄奄一息之際,傳位於當今天子永康帝。
當時的永康帝堪堪十六歲,年少登基,於永康帝而言,純粹是因為走運才登臨大寶。
然而太上皇並未因此而崩殂,挺了過來,孝道大於天,永康帝不可能移走太上皇,也沒有這個權力,故而太上皇便在大明宮靜養。
太上皇病癒之後,朝堂百官,尤其是那些功勳之後,比如四王八公之類以永康帝年輕為由,奏請太上皇主政,以至於朝會之時,太上皇端坐寶位,而永康帝則坐在御座旁的特殊座位上參與國事,從旁聽政、學政,典型的“太上皇”訓政於“皇帝”。
堂堂帝皇,宛如成了一個擺設一般。
帝王自詡是天子,皇權不容被衝犯,至高無上的權力因太上皇的存在而被鉗制、干擾,於是乎太上皇和永康帝便有了直接且不可避免的對抗、衝突。
明裡父慈子孝,暗地裡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總得來說,還是父慈子孝,一派的欣欣向榮。
雙日凌空,樹欲靜而風不止,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根基淺薄的永康帝退而求其次,主動提出修繕了一番太極宮的主要區域,便在太極宮起居、理政。
當然,朝會還是要去大明宮的宣政殿,這毋庸置疑,太極宮對於永康帝而言,更多的是一個居住之所,讓他有了一些天子的體面。
對於永康帝這移居的抉擇,陳淼心中頗為贊同,太上皇掌朝四十餘年,在大明宮根深蒂固的,遠不是永康帝所能媲美。
旁的不說,朝廷百官的奏請,太上皇若是不同意,豈能主政。
留在大明宮備受掣肘,還不如退一步,所謂“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概不如是,現下在太極宮裡,永康帝才算是真正的帝皇。
太極宮不缺人,現下這大明宮那邊特意調了個女官過來,而這女官打扮的華麗,顯然是有意為之,要說沒有貓膩,擱誰能信。
小騷蹄子,心裡藏著奸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