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北林是憤怒的,卻不能表現出來。
和自己的老領導透過電話後,他親自帶隊去了省城。
第一步當然是將這些信訪群眾勸慰回去。
第二步則是親自去解釋舉報信的內容。
這件事賀時年聽說後,陷入沉思。
上次州委出現了了劉青松的舉報信,上面下來調查後不了了之。
現在又出現了信訪和舉報。
這次是針對楊北林的,並且直接跨越了州一級,去了省城。
不過楊北林是省管幹部,從這個角度而言也說得通。
只不過,信訪和舉報信幾乎是前後一起,時間妙到好處。
這就有些刻意的味道了。
賀時年的第一想法是這兩件事的背後都被人操作了。
也就是說楊北林被算計了,背後有人要整他。
如果只是舉報信,那麼看上面領導的態度。
處理得當,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是出現集體上訪事件,並且指名道姓針對楊北林,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哪怕有些省領導想要巧妙化解,也得掂量這件事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對於這些事,賀時年選擇不聽,不聞,不問。
將精力都投入青林鎮的工作中。
西陵路橋二公司中標青林鎮水庫專案之後,江小陽來過一次。
一同前來的還有州水利局,建設局,寧海水利局,副縣長彭亮等人。
當晚自然是賀時年做東,然後又安排住在了剛剛裝修開業的青林大酒店。
正在眾人吃飯寒暄,又商討水庫具體施工計劃的同時。
州委書記方有泰辦公室,他還沒有下班。
坐在方有泰對面的是人大主任程國邦。
方有泰遞了一支菸過去。
“老程,今天將你喊來,主要是聊幾件事。”
程國邦點燃吸了一口,道:“是關於楊北林的事嗎?”
方有泰道:“這是其一,對了,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在方有泰面前,程國邦不會隱藏自己的想法。
“這兩件事都應該是刻意為之,目的應該是想要把楊北林搞臭或者搞走。”
方有泰看了程國邦一眼,並未否定,也並未肯定,但心裡已經認同。
“另外一件事,勒武縣東開區黨工委書記,兩任都出現了問題。”
“第一任沒有處理好徵地,拆遷和農民之間的關係,最後為了緩和矛盾只能將其調離。”
“第二任又因為貪汙受賄被拿下。”
“連續兩任都出問題,這說明勒武的用人體系是存在問題的。”
“這兩天勒武又上報了新的用人人選,但我都不滿意。”
“我有個想法,勒武東開區黨工委書記不從勒武內部產生,從其它縣市調進去怎麼樣?”
勒武縣東開區的黨工委書記並不是縣委常委。
按照用人制度,勒武縣可自由決定,不需要上報州委。
但是兩任黨工委書記都出現了問題,這讓方有泰不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