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率岳飛拾山河

第19章 面見李若水(二)

沈放是在編,可是歷史確實也是如此。

九月初三,金人攻上城牆,守城宋兵已餓得拿不起兵器,任憑金兵砍殺。

王稟命守軍退回內城,金兵尾隨而至。

王稟率軍民與金人巷戰,身被數十槍,終見守城無望,抱著太宗皇帝畫像投汾河而死。

沉沉的陰雲壓在李若水、種師閔二人心頭,久久再無人開口。

“李公,太原城內軍民如此捨身取義,可汴京城內一幫大臣卻在討論如何割地賠款。他們何來的顏面大談家國社稷,黎明百姓?是誰給了他們高高在上的特權?”

“士兵們拼了性命守護的大宋城池,又是誰在幾句威脅、幾分私慾之下拱手讓給金人的?”

沈放一連串的反問雖然沒有點名,可是李若水和種師閔都聽得出來了他指向何人。

大宋如今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有著複雜的原因,但歸根結底責任還在於政事堂幾個宰執,甚至當今天子。

趙佶、趙桓父子自以為精於算計,在招降遼天祚帝、耶律餘睹以及張覺等事件上昏招頻頻,多次留下手書證據為金人攻宋提供了最好的藉口。

金人兩路大軍同時進攻後,大宋朝廷高層內不重視軍事準備,從上至下盛行機會主義,北方警報頻傳,竟然是徽宗皇帝親自帶頭壓下警報。

徽宗皇帝何以壓下警報不示,為的竟然是一年一度的南郊祭天,江山都要丟了,祭天有何意義?

甚至和金軍打交道以來,大宋君臣還傻傻分不清楚粘罕和斡離不誰才是大小王!

可是沈放從後世來人的角度卻看得真切,金國第一二代帝王均是進取之人,正是大宋不斷割地賠款示弱,一步步膨脹他們的野心。

沈放真是膽大包天,直接把大宋天子拉出來批判。

可是面前的李若水卻沒有再發飆了。

與那些庸庸碌碌為軍餉和油水尸位素餐的軍隊將領相比,沈放身上散發出來的耿耿忠心,他李若水如何覺察不出來。

沈放甚至直接指出了大宋朝廷和軍隊最大的弊病。

李綱提出八項改革主張的第一項,便是強烈要求在河北山西設定一批節度使,一應錢稅兵員徵繳之事便宜行事。

這等於恢復後周柴氏之前的節度使制度,坐大封疆大吏的勢力,以鉗制金軍。

李綱的奏請動搖了趙宋持續了一百多年的軍政制度,後果是直接被趙桓踢去山西送死。

種師閔滿臉悲切,種氏一族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形勢如繼續惡化下去,他最終也必然是這個歸宿。

“清卿,老夫剛才所言井陘鎮守之道,亦是沈老弟獻的計策。結砦聯堡,遊而擊之,有當年范文正公在西北對抗西夏人的意味。既是如此,你常在陛下左右,可否進言相勸?”

李若水注視沈放良久,喟然長嘆道:“若水枉為人臣,滿口君臣道義,視天下為己任,覺悟卻不如一個廂兵都頭。”

感嘆過後,李若水一改常態,熱切說道:“種公,沈將軍,你們鎮守井陘道最緊缺的是什麼?”

種師閔和沈放對視一眼,顯然都沒想到李若水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李若水接著說道:“種公不是已發捷報至朝廷嗎?若水此次前去燕京拜會斡離不,慢則二十天,快則半月可折返。若有需求,我可就此事在陛下面前給諸位要些軍需,職權所至,必當盡力。”

種師閔思考一番說道:“老夫需要錢糧。”

李若水又望向沈放。

沈放不假思索:“學生想要鐵匠和火藥!”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