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率岳飛拾山河

第72章 醞釀

張思麒與方大宸離開軍營,沈放立即著手整頓軍紀,同時命馬重五從孟縣調職聖泉寺軍營,暫時代理統制官。

沈放兌現了承諾,將岳飛擼成了大頭兵。

岳飛無任何怨言,反而在訓練中大放光芒。

三石硬弓兩百步固定靶箭箭中靶心,馬上騎射也箭無虛發。

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舞得虎虎生威,人莫近身!

沈放自問也沒這本事。

論武力岳飛、範二,甚至伍有才都輕鬆甩他幾條街,論帶兵打仗,黃勝、李乃雄也在他之上。

可是沈放卻能領導並駕馭他們,讓優秀的人有發揮能力的舞臺。

他善於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平臺內的人有序進行自己的份內事。

像張思麒、方大宸這種有礙團體運作的害群之馬,沈放必然要採取雷霆手段清除掉。

在努力補齊短板的同時,沈放對金軍的調動極為用心。

歷史到此已出現了拐點,金軍放棄奪取真定,山西平定軍也暫時被西軍牢牢控制。

井陘道會不會成為金軍打擊的重點,成了未知數。

沈放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北宋軍隊敗仗連連,可是到了宗澤手裡,卻又生猛無比。

張所、王彥和轉投的岳飛後來收編的義軍,在河北也接連擊敗金軍。

更別說南宋中興四將崛起,徹底打擊了金軍氣焰,岳飛還一度北伐中原。

短短几十年,金軍也一直在征戰不停,戰力不可能急劇下降。

那唯一的解釋應該就在眼前,張思麒統御的西軍正是個縮影,被嚴重束縛時成了弱雞,被激發鬥志後又馬上打了雞血滿血復活。

沈放需要第一手準確的情報,楊三多兒子楊六在這方面屢立奇功,他偽裝成各種角色深入金軍佔領區幫西軍收集了眾多重要情報。

太原城攻下後,粘罕將元帥府從雲中府搬到了太原城,榆次縣則成了金軍屯兵,屯糧草輜重的兵站。

同時大批的金軍出現在了平定軍以南的遼州。

遼州宋軍不戰而逃,有部分翻山越嶺進入了平定軍。

壽陽縣金軍不斷聚集,孟縣南關附近也出現了小隊金軍馬探。

所有跡象都表明,金軍在準備集中兵力對平定軍谷地發起進攻。

井陘道此時再次產生了磁吸效應,吸引了大量的大宋軍民。

從河北保州,廣信軍一帶潰敗的宋軍一路南下,有些成了土匪,有些則向西進入太行山區,在宋將的帶領下,不斷的對平原上的金軍發動襲擊。

鑑於此,沈放馬上命譚初在平定軍開義軍館,李乃雄在土門開招賢館,招納群雄一起抗擊金軍。

同時,廖宏新招募的虎衛軍開進平定軍谷地,擇地建營,遊奕軍前去孟縣,背嵬軍進兵平定軍。

李會則坐鎮承天寨,從土門至天長鎮一帶的軍糧兵器,戰馬草料源源不斷的運抵山西平定軍、孟縣和谷地內大小軍營。

沈放終於可以暫時脫身,去往乏驢嶺砦辦他最為迫切的事。

乏驢嶺砦如今已大變樣。

月牙形的石灰岩峰頂已剷平,建成一個四周有石牆的堡壘。

山下原來的乏驢嶺砦也已重建,成了西軍的軍器務。

沿河“幾”字形的河岸疏浚成堤壩,全部用石灰岩切成兩丈餘高的重力堤。

棉蔓河通不了大船,憑小船運兵想突入砦內幾乎沒可能,從對岸發射石炮也攻不破堤壩。

另外後山浩大的地堡群建設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一言以概之,乏驢嶺砦最後建成將是一座四面八方都打不進去的石頭堡壘。

沈放透過渡船進入了乏驢嶺,見到了馬翠花和郝郎中。

馬翠花還是那麼麻利潑辣,穿行在衣甲鞋帽作坊之間,忙碌不停。

郝郎中也有自己的醫藥坊,藥師數十人,形成了採藥、晾曬、切片、分揀等完整工序。

沈放與二人簡單瞭解一番後,登上了山頂石堡。

這裡有沈放的最高機密,火藥坊和兵器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