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非常刺激,不妨品鑑一二。
另外,那素白瓷桶,是排洩用具,只需輕扯此繩,清水便自其中湧出。
切勿誤將其當作飲水之器啊。”
張舜好奇打量馬桶,問道:“這是何物?”
小二忙不迭解釋:“便利客人解決內急的東西,涼城大小客棧均已配備。”
店小二一邊授意一邊演示馬桶的用法。
“那這些汙物將流向何方?”
“地下設有管道,汙物隨水沖走,最終彙集起來用作肥料。”
張舜聞言驚愕。
他什麼好東西沒見過?
但馬桶卻是頭一次聽說。
“你說這東西是殿下的發明?”
“對,殿下才智過人,諸多產業都是殿下畫圖紙,交由城主一行智囊團著手規劃實施。
外國商賈想來做生意,必先經過城主,交易完畢後,商賈離去,我們再到城主府領取報酬。”
類似的對話,在其他世家家主房裡上演。
眾人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抱緊李恪的大腿。
將來的成就必然不會低於五姓七望。
呸,五姓七望算什麼。
第二天,他們匆匆返回河州,調錢發放農場的工資。
這錢出的,比他們以往任何一次都開心。
各個摩拳擦掌,期待商貿大會的到來。
五天後。
九座農場、一座制煙工坊落成!
工坊佔據了幾乎半個城牆的面積,牆體牢固,設有出入口,都靠近涼關城門。
它完全封閉,沒有任何監控盲區,佔地面積達到百畝。
李恪非常滿意,這個規模的工坊足以容納許多人,工匠們親眼見證了工坊的落成,每個人都興奮異常。
他們根本沒想到,工程會這麼迅速完工。
這得益於不少俘虜的參與,日夜趕工。
工坊內,工匠的住房雖然簡陋,但並不破。
房子內沒有任何東西,工匠入住後,需要自行配備傢俱和衣物。
工坊和農場的落成,能夠接納更多的難民,讓其以工代賑。
流民們衣衫破爛、頭髮凌亂的人,彎腰駝背,被慢慢引入工坊。
牛忠站在城牆上,按照李恪的指示,監督手下記錄每種建築的數量和人數。
其他還可以理解,但他對製鹽需要的龐大場地感到奇怪。
為什麼要用上百畝的土地製鹽?
在城外,一旦發生意外,損失會非常嚴重。
看著一個接一個的流民被登,牛忠感到自豪。
李恪有句話,流民、良民,都是他的子民。
這句話,觸動了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流民漸次踏入這片工坊,各自承擔義務。
王子虎指揮著部下核實流民資訊。
“你們聽好了,殿下開恩賜予你們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得好好把握。
願意賣力氣的,即可列入匠籍。
放眼望去,無論是安州、河州,還是天下各地,誰會去憐憫你們這些人?
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得清洗乾淨,殿下最恨工坊骯髒不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