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敢在戰場上將其斬殺,恐怕雖得賞賜,也難保不會被秋後算賬。
可,若在戰前便不敢對敵方主將下手,這場戰爭又該如何打?
長孫無忌:“陛下,若想知道李恪是否真有自立之心,不如頒一道聖旨,讓李恪立刻交出曼族統治權,將曼族三座新城悉數交予唐軍駐守。”
房玄齡聞言,立即反駁:“不可,陛下若已對親子生疑,即便發出此令,也是無濟於事,不過是心中對李恪疑慮的深淺罷了。不如將李恪視為曼族王,以原有的禮遇相待,既然他如今是曼族的真正統治者,如此也能顯示陛下對李恪的關愛與讚賞。”
長孫無忌立刻接過話題,質問道。
“房相,你為何屢次為李恪辯護?難道你們早有勾結?”
“你的提議只會讓外人嘲笑,難道要讓外界認為,陛下會向公然決裂的兒子屈服?”
長孫無忌的話直擊李二的痛點。
確實,他絕不能容忍別人認為他李二會向一個明確決裂的皇子低頭。
儘管李恪與李二決裂的原因中有隱情,甚至部分是李二自己的疏忽,但他堅決不會承認這些。
李二憤怒地拍了下案桌,大聲喊道。
“夠了!你們都出去,朕要獨自靜一靜!”
房玄齡怒目圓睜,瞪了長孫無忌一眼,憤然離開。
長孫無忌則緊隨其後,臉上掛著淡然的笑意。
其他文武同樣不敢過多逗留,畢竟李二已有所指示,沒人願意多說什麼。
只有陳師節,因為涉及其他事,才暫時沒有離開。
他心急如焚,只想儘快與李二秘密交談。
看其他人全部退出,他覺得可以說了。
然而,瞥見李二的臉色,陳師節又把話吞了回去。
此刻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緘默,耐心等待。
直到李二情緒稍顯平復,他發現陳師節沒有走,不由詢問:“你為何不走?”
陳師節不敢有絲毫輕舉妄動,恭敬道:“臣尚有一事,剛才人太多,不好啟齒。”
李二皺眉,示意他繼續:“何事,但說無妨。”
陳師節輕咳兩聲,小心翼翼開口。
“關於房相提及李恪有自立之心的一事,臣以為已沒有猜測必要。”
稍作停頓,他艱難地吞了吞口水,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繼續道:“李恪已宣佈獨立,建國號為軒轅……”
話落,陳師節就想跑,卻被李二叫住。
“回來,說清楚。”
李二頭皮炸裂,手在袖中緊緊握拳,青筋畢露,但臉色依舊不動聲色。
陳師節渾身僵硬,只能規矩站著,把事情說完。
原來,當陳師節偷偷進入新城時,看到了城中的軍隊換上“軒轅”旗號。
陳師節立刻意識到形勢不利,急忙向城中百姓打聽情況。
百姓告訴他,李恪已開國登基,所以軍隊更換了旗號,開國後的政策也一併傳來。
會說漢話的人稍微佔了些便宜,而那些不會說漢話的曼族人境遇悲慘。
他們必須學會漢話,不過陛下仁義,四十歲以上的人不用學漢話。
陳師節得到訊息,立刻檢視城中公告,確認無誤後急忙返回安州。
李二低頭不語,陳師節無法看到他表情,只聽到他用低沉的聲音開口:“知道了,你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