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依靠原有的曼族人,即便他們透過了考試,成為了小吏,他們到底會效忠誰還不得而知。
他們可能會選擇支援李恪,也可能偏向同族……
李恪這下解決了長期擔憂的統治階層和知識分子缺乏的問題。
他覺得自己可以暫時放鬆,休息一段時間了。
他計劃好好休整一段時間,調整自己的狀態。
李恪安排完畢後,心情舒暢。
他還挑選了一些學識好的人,專門負責教授曼族人詩書,讓他們接受文化教育。
曼族新城,因為面積太過龐大,被重新劃分為三座城池,導致官員大量缺失。
涼城的部分官員,經智囊團篩選,合格的直接調往曼族三新城擔任官職。
李恪將這些具體事務,全權委託給智囊團一行人處理,自己則保持輕鬆,避免過度勞累。
“聖天子垂拱而治”是一種有效的統治方法,畢竟在涼城的人,對他絕對忠誠。
這一安排,使智囊團疲憊不堪,他們既要籌備開國大典,又要負責幾十萬人的分配以及日常生活需求,還要處理曼族的各種事務。
不少官員確實提供了一定幫助,他們具備管理一個縣的能力。
儘管現在要立國,他們能力上有所不足,但有智囊團高層監管,問題不會太大。
十天,眾人一直忙碌。
原定的開國大典日期,也已臨近。
李恪坐在軒轅王府中,即使未來登基為帝,他也不打算建造新宮殿,因為這樣做會消耗過多民力。
官員們逐一向他彙報政務,可以看作是一次簡化的朝會。
“啟稟殿下,天壇已經完工,明日即可向天地宣告。”
“啟稟殿下,袞服和天子冠冕已經由少府製作完成,今日送入府中。”
“啟稟殿下,曼族將領選拔已完成,已在各地部署完畢。”
“啟稟殿下,移風易俗的命令已傳達,只是使用漢語的推廣速度可能較慢。”
彙報的官員,看向李恪的目光都充滿了狂熱。
起初,曼族的王公大臣們對李恪充滿畏懼和仇恨。
然而,李恪將曼族王室屠戮殆盡,他們對李恪的態度轉為崇拜。
沒辦法,遊牧民族崇尚強者,李恪就是他們眼中的強者,涼城的繁華與強大,讓他們確信李恪有可能成為千古一帝,統治天下。
所以,原本投降的人,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李恪想吞併大唐,統一天下,人才不可或缺。
若現在能積極表現,未來或許能獲得國公之位。
曼族與大唐相比,根本微不足道,大唐的一個伯爵生活,也比曼族的王爵要好。
李恪聽完彙報後,笑道:“很好,希望各位與我齊心協力,共同前行,創造輝煌事業。”
大臣們齊聲答應,隨後依次離開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