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見狀,心中的怒火瞬間消散,疲憊不堪道。
“我懇求你,將那個如意斬草除根!至於高明,貶為庶人,囚禁於京城,這種家門不幸之子,我寧可捨棄!”
李恪對他的反應很滿意,點頭答應。
第二天,李恪在朝臣面前宣讀了李二的命令,接著帶人去處決如意。
大殿一隅,魏徵輕輕戳了戳房玄齡。
但房玄齡沒有反應。
直到蕭禹等人也示意,房玄齡才不情願地站起來。
“啟稟殿下,陛下身體不適,委託殿下處理朝政,但這並非名正言順,請殿下接受監國封號。”
話落,房玄齡跪地,隨後眾多大臣也跟著跪下請求。
“請殿下接受監國封號。”
李恪一時有些錯愕,過了片刻,才回過神來。
這些大臣,還真是能想出花樣來。
李二被迫閉於皇宮,對外宣稱身體不適,無法處理朝政。
李承乾剛被廢為庶人,李恪就被提議立為太子。
按照宗法制,本應立李泰為太子,但現實是李恪掌握大權。
大臣們算是看明白了,現在唯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實力最強的李恪,而不是李泰。
因此,李承乾一被廢黜,大臣們就急切推舉李恪繼位。
當然,這是無奈之舉。
若太子之位空懸,李二又被囚宮中,情況非常不好。
李恪早日獲得監國稱號,對所有人都有利。
即使不為求取從龍之功,也希望朝政早日穩定。
李恪:“各位先起身,監國元嗣一事,我們另找時間商議。”
李恪的立場很明確了,事情發展成這樣,他不得不留幾分姿態。
畢竟,剛將李承乾趕下太子之位,就迫不及待自立為太子,之後匆忙登基稱帝,是不對的。
他打算效仿李二當年登基的先例,等貞觀十年結束,再舉行登基大典。
房玄齡等人對此同樣心照不宣,只等下次商議,再多勸幾次,並不會影響大局。
隨後,房玄齡繼續說道:“殿下,此次京城湧入四萬大軍,引起了百姓的諸多議論。而且短短數月間,陸續撤退近五十萬兵馬,給民生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臣請求從江南調運糧食以緩解京城之急。”
李恪一愣,難道關中出現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也對,近幾個月京城接連線納大量兵馬,正值春耕,民間存糧本就不足,還要供應朝廷官吏。
加上關中豪族對土地的掌控一直是朝廷的難題,種種因素交織,導致京城不得不從外地調入糧食。
李恪批准了這件事。
……
幾天後,京城被戰爭的陰霾籠罩。
李恪怒目圓睜,緊握著軍報,恨不得將其撕個粉碎!
吐谷渾那幫蠻夷,竟敢勾結東北諸胡,在這緊要關頭南下滋事!
營州的將領們雖奮力抵抗,無奈敵眾我寡,只能苦苦支撐,而胡人還竄入了河北……
魏徵等人被急匆匆喊來,臉上神色各異。
“去年末,陛下傾盡全國之力,率領五十萬大軍奔赴安州,導致營州、幽州等地兵力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