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永慶七年五月初十。
監國儲君羅暉得二聖應允,於太廟祭天登基,改元建武!
尊大明宮太上皇為無上皇,尊永慶帝為太上皇,遷居行宮暢春園。
尊吳皇后為母后皇太后,追封生母賈氏為聖母皇太后。
加開恩科,大赦天下!
群臣於太和殿朝拜新君。
禮部按照流程推行登基大典。
羅暉坐在龍椅上,聽著下方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嘴角掛上了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
從今以後,這大周天下盡在朕掌握之中!
羅暉豪情萬丈。
然而,還沒等他高興太久,就有人跳出來給他添堵。
“臣御史江遠道,懇請陛下釋放太子羅歷,善待宗親,恪守孝悌,以安天下人心!”
“臣禮部郎中吳謙,懇請陛下善待君父,迎回上皇,以為孝道表率。”
“臣大理寺少卿李維德,恭請陛下撤回江南京營將士,招撫士紳,寬仁治國,以安士子之心!”
……
一大群官員跳了出來,言辭激烈的指著羅暉貼臉輸出。
儘管早有預料,但羅暉仍舊被氣得血壓飆升!
大周朝堂何時冒出來這麼多犯顏直諫的魏文貞?
這是打著法不責眾的旗號,生怕他提不動刀嗎?
羅暉的眼神若有若無的掃過內閣的幾位老狐狸。
看來這幫人終究按耐不住,跳出來找不痛快了!
正好,趁機清理一下,提拔幾個心腹。
羅暉看向百官之首的韓琦,語氣平靜的發問道:“韓卿不打算給朕解釋一下嗎?”
韓琦邁步走出,躬身行禮道:“陛下,眾臣受奸人挑唆,有失君臣之禮,咆哮朝堂,當罰!”
嚴正道瞅準機會,上前一步提議道:“陛下,這些人在登基大典上集體發難,背後必有人指使!”
“臣請嚴查到底,揪出奸佞,還朝堂一個朗朗乾坤!”
蕭欽言立刻站出來支援道:“陛下,臣附議!”
張景玉感受到羅暉陰冷的眼神,猶豫了一下還是站了出來。
“臣也附議!”
只有吳岐,這老傢伙毫不在意羅暉的冷眼,站出來為眾臣撐腰,一副鐵膽忠心的模樣。
“陛下,臣以為眾臣所請並非毫無道理。”
“請陛下三思!”
羅暉淡定自若的坐在龍椅上,與群臣對峙,面不改色,態度更是難以捉摸。
感受到這凝滯的氣氛,眾臣深感壓抑,心中恐懼,但仍舊選擇一條道走到黑。
他們跟太子羅歷和衍王繫結太深了,根本下不了船。
羅暉靜靜的掃視著群臣,還不等他做出決斷,殿外突然傳來訊息,太學外上千學子靜坐於宮門外,求見無上皇。
學子們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怒罵羅暉無君無父,篡權亂政。
懇請無上皇出面,廢黜羅暉,迎回永慶帝。
學子們各個慷慨激昂,面色潮紅,根本不懼禁軍刀兵,嚷嚷著讓羅暉出來相見。
仔細看去,這些士子大都出身江南,對羅暉觀感極差。
被人挑唆後,糾集在一起,意圖反抗羅暉的暴行。
恰在此時,宮中傳出訊息。
太后病倒!
只因思念夫君和兒子,憂鬱成疾,一病不起!
這下子學子們更加激憤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