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栓柱也湊上去感受了一下,嘖嘖稱奇:“是啊,師傅,這風箱推起來還省勁兒!比俺們以前用的那個破風箱強上天了!”
秦奮滿意地點點頭:“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用這個新風箱,配合新的爐膛設計,把我們的熔煉爐也升級了。”
熔煉爐的改造更為複雜,涉及到耐火磚的砌築、爐膛形狀的設計、坩堝的放置等等。秦奮幾乎是手把手地教他們。他甚至根據系統提供的基礎材料知識,指導他們用普通的黃泥、沙子混合草木灰和少量鹽,製作出效能更好的“土法耐火泥”,用來砌築爐膛和修補坩堝。
當新的熔煉爐第一次點火,放入廢鐵和焦炭,新風箱開始鼓風時,爐膛內的火焰很快就從普通的橘紅色變成了刺眼的白熾色。隔著老遠,都能感受到那股灼人的熱浪。
“這……這火好旺啊!”劉栓柱和李大柱看得目瞪口呆。他們以前燒爐子,火焰能達到明黃色就已經很不錯了,何曾見過如此熾烈的白光?
秦奮戴上自制的簡易護目鏡,觀察著爐內的情況,對身旁的徒弟說道:“記住這個火焰的顏色。這種溫度,才能保證我們熔鍊出來的鐵水雜質更少,鑄件的質量也更高。”
他取出一根鐵棍伸進爐內試探了一下,很快,鐵棍的頂端就開始熔化,滴下火紅的鐵水。
“成了!”秦奮精神一振,“這個溫度,熔鍊鑄鐵足夠了!甚至可以嘗試熔鍊少量碳鋼!”
劉栓柱和李大柱激動得差點跳起來。他們知道,這個新爐子的成功,意味著他們離造出“遠風牌”抽水機的泵體和葉輪,又近了一大步!
這幾天,他們雖然累得腰痠背痛,手上也磨出了不少水泡,但心裡卻比蜜還甜。看著一個個原本只存在於圖紙上的“怪傢伙”,在自己手中一點點變成實物,並且展現出遠超他們想象的效能,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是任何言語都無法形容的。
他們現在才真正理解,師傅說的“降維打擊”是什麼意思。師傅拿出來的東西,無論是圖紙還是方法,都遠遠超出了他們這個時代普通匠人的認知。他們感覺自己不像是在學手藝,更像是在接觸一種全新的、來自更高層次的“道”。
“師傅,您……您簡直就是神仙下凡啊!”李大柱看著那熊熊燃燒的爐火,由衷地感慨道。以前村裡老人講故事,說魯班先師如何如何厲害,他覺得現在自己的師傅,比魯班先師還要神!
劉栓柱也連連點頭:“是啊師傅,俺以前覺得縣農機站的李衛國師傅他們就夠厲害了,可跟您一比……嘿,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秦奮聽著徒弟們的吹捧,只是笑了笑,並沒有多說什麼。他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兵器庫”的升級初見成效,接下來,就是拿那臺三洋柴油抽水機“開刀”的時候了。
他讓兩個徒弟將抽水機小心翼翼地搬到院子中央,再次叮囑道:“記住,我們不光是要把它拆開,更要理解它為什麼要這麼設計,每一個部件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大概是怎麼加工出來的。尤其是水泵部分,泵體、葉輪的形狀、流道,都要刻在腦子裡!”
這一次,劉栓柱和李大柱再看這臺東洋機器時,眼神已經完全不同了。以前是敬畏和神秘,現在,則多了一份審視和探究。因為他們知道,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也要親手造出這樣的東西,甚至比它更好的東西!
秦奮拿出紙筆,開始參照腦海中系統生成的“遠風一型”泵體和葉輪圖紙,結合三洋的實物,進行一些適應性的修改和標註。系統的圖紙固然完美,但直接拿出來還是太驚世駭俗了。他需要一個“消化吸收再創作”的過程,既能利用系統的先進性,又能符合他當前“天才修理匠”的人設。
他一邊畫,一邊給徒弟們講解:“你們看這個泵體的蝸殼,它的曲線設計是為了讓水流更順暢,減少能量損失。我們自己做的時候,可以適當簡化一些複雜的曲面,用更容易實現的鑄造方法,但核心的流體特性要儘量保證……”
“還有這個葉輪,它是離心泵的核心。葉片的數量、角度、曲率,都直接影響水泵的揚程和效率。三洋的這個葉輪設計很精巧,用了輕質合金。我們初期可以用鑄鐵或者耐磨鑄鋼,形狀上可以做一些最佳化,讓它更耐磨,對水質的要求也不那麼苛刻……”
陽光下,秦奮專注地繪製著圖紙,兩個徒弟則像最虔誠的學生一樣,圍在他身邊,仔細聆聽,用心記憶。
那臺三洋抽水機靜靜地躺在那裡,閃爍著金屬的光澤。它或許不會想到,在這個簡陋的中國農家小院裡,一場針對它的“偷師學藝”正在進行。但這又豈是簡單的偷師?這分明是一場以未來科技為後盾,針對現有工業品進行的、徹頭徹尾的“降維打擊”!
秦奮手中的鉛筆在圖紙上沙沙作響,勾勒出的不僅僅是零件的形狀,更是“遠風”機械廠未來的藍圖。第一步,就從這泵體和葉輪開始!他的眼神堅定而明亮,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好了,”秦奮放下鉛筆,拿起一張剛剛繪製完成的泵體鑄造草圖,“栓柱,大柱,下午我們就開始做這個泵體的木模。記住我跟你們說的要點,尺寸一定要準,表面要光滑!”
“是,師傅!”兩人齊聲應道,聲音洪亮,充滿了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