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剛剛透過薄霧,為鳳棲市披上了一層朦朧的金紗。
紅星廠內,最後一遍清掃已經完成,嶄新的歡迎橫幅在辦公樓前迎風招展。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剋制的興奮,每一個走在廠區大道上的紅星員工,脊樑都挺得比往日更直,臉上帶著期待與自豪交織的神情。
秦奮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目光平靜地投向廠門方向。他一夜好眠,心中沒有絲毫的緊張,只有一種大戰來臨前的沉著。所有的部署已經到位,所有的預案爛熟於心,現在,是檢驗成果的時刻了。他深知,今天的順利與否,將直接關係到HS-3材料乃至紅星廠未來的國際化道路能否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廠長,車已經安排好了,市外事辦的陪同人員也已經就位。”李順才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聲音中帶著一絲沙啞,顯然這幾天他也沒有好好休息。但他的精神卻異常亢奮,雙眼炯炯有神,精心打理過的頭髮一絲不苟。
秦奮轉過身,微笑著點了點頭:“老李,辛苦了。今天,你就是我們紅星廠的‘外交部長’,務必展現出我們的熱情和專業。”
“您就瞧好吧,廠長!”李順才拍了拍胸脯,“保證萬無一失!”
上午九點整,一輛掛著特殊牌照的豐田柯斯達中巴車和兩輛黑色伏爾加轎車組成的車隊,緩緩駛向了鳳棲市剛擴建不久的軍民兩用機場。秦奮、李順才,以及負責翻譯和禮賓的張巧玲坐在第一輛伏爾加轎車上。老王則留在廠裡,坐鎮後方,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商務問詢。
機場不大,但為了迎接這次重要的“外賓”,也做了精心的佈置。一條紅地毯從停機坪一直鋪到貴賓休息室門口,雖然簡單,卻也透著一份鄭重。
九點四十五分,伴隨著一陣引擎的轟鳴聲,一架銀白色的三叉戟客機平穩地降落在跑道上。當舷梯對接完畢,艙門開啟,首先走下來的,是三位身著深色西裝、神情嚴謹的德國人。
為首的是一位五十歲上下的男士,身材中等,頭髮梳理得一絲不苟,鼻樑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眼神銳利而深邃,透著一股商人的精明和工程師的嚴謹。他便是卡爾默公司此次代表團的團長,赫爾曼·施密特先生,卡爾默公司採購部兼技術引進部的總負責人。
緊隨其後的是一位略顯年輕的男士,約莫四十出頭,身材高大,表情嚴肅,手中拿著一個厚實的公文包,他是卡爾默公司的首席材料工程師,漢斯·克萊默博士。最後一位則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幹練利落,負責記錄和商務細節,名叫英格麗·舒爾茨。
“施密特先生,克萊默博士,舒爾茨女士,歡迎來到鳳棲!”當德國代表團走下舷梯,秦奮帶著李順才和張巧玲微笑著迎了上去。張巧玲立刻用流利而標準的的德語進行了問候和介紹。
施密特先生的目光在秦奮臉上停留了片刻,這個年輕人身上沉穩的氣度和自信的眼神,讓他有些許意外。他伸出手,與秦奮有力地握了握:“秦廠長,非常感謝你們的熱情接待。我們對這次考察充滿期待。”他的德語沉穩有力,透過張巧玲的翻譯,清晰地傳遞過來。
簡單的寒暄之後,李順才熱情地引導著代表團上了柯斯達中巴車。車輛啟動,緩緩駛離機場。
一路上,施密特先生一行話不多,但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車窗外。鳳棲市作為內地一箇中小型工業城市,八十年代的街景自然無法與西德的繁華相比,但道路還算整潔,市民們的精神面貌也透著一股積極向上的勁頭。偶爾掠過的新建樓房和工廠煙囪,也顯示著這座城市正在努力發展。
“鳳棲市雖然不大,但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李順才透過張巧玲,恰到好處地介紹著鳳棲市的風土人情,既不顯得過於吹捧,又能讓客人感受到當地的文化底蘊。
秦奮則更多的是在觀察。他注意到,無論是施密特先生還是克萊默博士,都在不動聲色地觀察著一切,從道路兩旁的植被到行人的穿著,甚至還有路邊商店的招牌。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印證了德國人嚴謹的作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