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奮再次回到技術科大樓。燈光依然明亮,熱烈的討論聲從各個實驗室傳出。張巧玲、王小虎他們,簡直是把這裡當成了家。
HS-3材料的各項效能測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零下四十度無脆斷”、“常溫衝擊強度十六千牛頓·米”這些之前僅僅存在於技術圖譜上的冰冷數字,現在在現實中被反覆驗證,成為觸手可及的成果。李大柱帶著幾個助手,正對著一臺拉力試驗機上的HS-1樣品,眉頭緊鎖,記錄著資料。
“李工,怎麼樣了?”秦奮走過去問道。
李大柱抬頭,臉上既有疲憊也有尚未褪去的興奮:“秦廠長!HS-1的疲勞曲線比理論預測要好!在迴圈應力八十兆Pascale下,能承受的次數比圖紙上估算的還要高출12%!這材料比預想的還堅韌!”
秦奮也跟著笑起來:“好!這下咱們遠風水泵的葉輪可以用更輕薄的設計,既省料又能降低轉動慣量,效率還能提高不少!”
在隔壁的實驗室,張巧玲正聚精會神地操作著一臺精密的天平,稱量著某種白色粉末。那是用於生產HS-02(低溫增韌PP)的關鍵助劑。
“張工,一切順利嗎?”
張巧玲轉身,扶了扶眼鏡,眼睛裡是光:“秦廠長!這批進口的β-成核劑純度很高,比咱們之前拿到的樣品好多了!有了這個,咱們HS-02的低溫韌性指標穩定得多,零下三十度的衝擊測試,透過率能達到九十八點五Percent!完全能滿足北方寒區的農機需求!”
“好!太好了!”秦奮由衷地讚歎。這些技術成果,在別人為了一噸鋼材、幾公斤塑膠粒子而愁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顯得尤為可貴。正是他當初頂著巨大壓力,甚至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地將資金轉化為戰略物資,才有了今天技術團隊能夠“有米下鍋”,甚至“米比飯多”的局面。
他很清楚這批材料,特別是像特種樹脂粒子、高純度合金元素這樣的東西,此刻在外面市場上已經是“有價無市”的稀缺品。為了弄到它們,他的確是跑斷了腿,簽下了數額巨大的銀行貸款,這在當時幾乎是被所有人視為“瘋子”的行為。
可現在看來,正是這份“瘋狂”,為紅星廠鑄就了堅實的護城河。
當其他人在為了一兩臺電視機或者洗衣機擠破頭時,紅星廠正在默默地積累著生產這些產品的上游物質資源。當大家歡呼搶到一塊肥皂時,紅星廠的技術員正在攻克新材料的各項效能指標。當別的工廠因缺料停擺時,紅星廠的新產品已經在充足的“彈藥”支援下,呼之欲出。
這場全國性的搶購潮,是經濟轉型期的陣痛,是供需失衡、資訊不對稱、恐慌情緒疊加的產物。它暴露了市場機制的不成熟,也狠狠地扇了那些只盯著成品市場、忽略了供應鏈基礎的企業一個耳光。
而秦奮,他沒有被表面的消費繁榮所迷惑,也沒有隨大流去囤積當時溢價最高的成品。他憑藉來自未來的視野和系統提供的預警,逆流而上,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無人問津、看似風險巨大的原材料市場。他囤積的不是短期暴利的消費品,而是支撐長期生產、未來發展的基礎。
這,就是他商業嗅覺的勝利。
這場危機,與其說是對企業的考驗,不如說是對企業家眼光和魄力的篩選。大多數人看到的是風險,是混亂,是停擺的可能;秦奮看到的是機遇,是洗牌,是彎道超車的坦途。
有了米,才有了下鍋的可能,米堆成山,才能蒸出滿漢全席。
當那些在風潮中搶購囤積成品的人,不久的將來發現手裡的東西正在慢慢貶值時,他們會意識到,真正有價值的,是能夠持續生產、不斷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
當別的工廠還在苦苦尋料復產時,紅星廠的裝置將全速運轉,大批次的遠風牌產品,特別是融入了HS系列高效能材料的新一代產品,將在這個市場空白期迅速崛起。
這不是靠運氣,不是靠投機,而是靠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對潛在危機的提前預判,以及將預判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巨大勇氣和執行力。
“秦廠長,技術科這邊的試驗報告都整理出來了,HS-3的引數完全達標!可以進入小批次試生產環節了!”王小虎抱著一疊檔案,興沖沖地跑過來彙報。
秦奮接過報告,翻看了兩眼,嘴角勾起了然於心的笑容。
“好!通知技術科所有人員,辛苦一下,今晚開個簡短會議,部署一下試生產和後續量產前的準備工作。告訴他們,咱們紅星廠,即將改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