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冬日的陽光尚未完全驅散鳳棲縣的寒意,秦奮的心頭卻是一片火熱。他仔細將那份《“遠風”牌電風扇優質製造標準》放入公文包,深吸一口氣,騎上腳踏車,直奔縣委大院。
王奎山書記的辦公室裡,暖氣燒得正旺。聽完秦奮的來意,又接過那份光看厚度就足以讓人咋舌的草案,王奎山臉上的驚訝絲毫不亞於昨晚電話裡。他摘下老花鏡,揉了揉眼睛,似乎想看得更清楚一些。
“奮兒,你這份……‘標準’,可真是下了大功夫啊!”王奎山一頁頁翻看著,初時還帶著幾分審視,但越看下去,眉頭便不自覺地舒展開來,眼神也越來越亮。目錄的清晰層級,正文的嚴謹條目,特別是那些用紅筆標註的“理論依據”、“參考來源”、“紅星廠現有技術水平評估”和“改進方向與可行性分析”,無一不透露出超乎尋常的專業與用心。
“王書記,這不僅僅是紅星廠的標準,我更希望它能成為我們鳳棲縣電風扇產業的一面旗幟。”秦奮語氣沉穩,帶著不容置疑的自信,“我知道,這份標準的要求很高,甚至遠超目前國內的普遍水平。但我們鳳棲縣要想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有這樣的高標準來引領。它能倒逼企業提升技術,淘汰那些粗製濫造的小作坊,最終形成我們鳳棲縣產品的金字招牌!”
王奎山重重地將草案合上,目光灼灼地看著秦奮:“好!說得好!奮兒,你的眼光和魄力,總是能給我驚喜。這份標準,如果真能如你所說,那對我們鳳棲縣的工業發展,不啻於一場革命!我這就召集縣計委、工業局、科委還有咱們縣裡幾個老專家的頭頭腦腦,開個碰頭會,專門研究你這份草案!”
會議比秦奮預想的來得更快。當天下午,縣委小會議室裡,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與會的各部門領導和幾位被請來的“老專家”,大多是看著鳳棲縣地方工業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對於“標準”的理解,還停留在一些基礎的生產規範和安全須知上。當他們看到秦奮拿出的這份近乎“天書”的草案時,臉上的表情可謂精彩紛呈。
“秦廠長,你這份標準……是不是太超前了?”一位工業局的老同志率先發難,他扶了扶眼鏡,語氣中帶著不確定,“扇葉動平衡精度0.5克·毫米?電機連續無故障執行5000小時?塑膠部件還要用ABS工程塑膠,新增抗紫外線劑、抗靜電劑?這成本得上去多少?我們縣裡那些小廠,怕是連聽都沒聽過這些啊!”
“是啊,秦廠長,”另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專家接過話頭,“標準定得高是好事,但也要考慮我們鳳棲縣的實際情況嘛。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影響整個產業的積極性啊。”
這正是“圖譜”評估中“地方推廣阻力:C+”的體現。質疑聲此起彼伏,大多圍繞著“成本過高”、“技術達不到”、“不切實際”這幾點。
秦奮神色平靜,示意劉栓柱和李大柱將他們連夜準備好的幾塊“遠風”牌電扇核心部件樣品和一些對比材料擺在會議桌上。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你們的疑慮我完全理解。”秦奮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首先,關於成本。是的,採用更好的材料和工藝,短期內成本確實會上升,我們初步估算是15%到25%左右。但是,這筆投入換來的是什麼?是產品質量的飛躍,是耐用性的增強,是故障率的降低,最終是消費者口碑的提升和品牌的樹立。我們紅星廠的‘遠風’水泵,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初我們堅持用優質漆包線,用精密軸承,成本比別人高,但現在市場上,‘遠風’水泵供不應求,價格也比同類產品堅挺!這多出來的利潤,足以覆蓋增加的成本,並且還有盈餘。”
他拿起一塊表面略顯粗糙、顏色有些暗淡的PP塑膠扇葉,又拿起一塊光潔如鏡、質感十足的ABS扇葉樣品:“大家看,這是普通PP料,這是我們標準中要求的ABS工程塑膠。手感、質感、強度、韌性,不可同日而語。用了抗紫外線劑,它在南方暴曬幾年也不會發黃變脆;加了抗靜電劑,它不容易吸附灰塵。消費者買電扇,是希望它能用得久、用得舒心。我們滿足了他們,他們自然會選擇我們鳳棲縣的產品。”
李大柱在一旁補充道,略帶緊張但條理清晰:“關於‘扇葉動平衡精度0.5克·毫米’,我們紅星廠正在安裝從外地訂購的動平衡測試儀,這個精度完全可以透過裝置檢測和配重調整達到。以前我們憑手感,現在我們有科學依據。”
劉栓柱則從生產角度發言:“標準裡的很多工藝要求,比如電機線圈的繞制、絕緣處理,我們在一線都可以透過加強培訓、改進工裝來實現。一開始可能會慢一點,熟練就好了。工人師傅們也希望自己生產出來的東西是最好的。”
秦奮繼續道:“至於‘電機連續無故障執行5000小時’,這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它背後有大量的電機設計理論、材料磨損資料作為支撐。這代表著使用者正常使用三到五年,電機核心部件不會出大問題。這是我們對消費者的鄭重承諾!我們不能因為現在暫時做不到,就降低標準,自甘落後。標準,應該是引領我們前進的目標!”
他的話擲地有聲,配合著眼前實實在在的樣品對比,以及劉栓柱和李大柱來自一線的樸實證言,會議室內的氣氛開始悄然轉變。
王奎山書記適時地敲了敲桌子,總結道:“我看,秦奮同志這份標準,考慮得非常周全,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基礎。我們鳳棲縣的工業要發展,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模仿,是時候拿出點自己的東西,打出自己的品牌了!這份標準,我看行!我建議,先以紅星農機廠為試點,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執行。縣裡成立一個標準推廣領導小組,我親自擔任組長,相關部門配合,等紅星廠做出成績,做出樣板,我們再逐步在全縣有條件的電風扇生產企業中推廣!”
王書記一錘定音,其他人的疑慮縱然還在,也不好再多說什麼。畢竟,紅星廠的“遠風”水泵已經是全縣乃至周邊地區公認的優質產品,秦奮創造的奇蹟不止一個。
會議結束時,秦奮感到一陣輕鬆。這關鍵的一步,雖然艱難,但總算是邁出去了。他知道,有王書記的鼎力支援,這份標準的推行就成功了一半。
時間飛逝,轉眼便到了1984年的歲末。
紅星農機廠,不,現在已經習慣被稱為紅星廠了,到處洋溢著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
這一年,對紅星廠來說,是翻天覆地的一年。
廠區中心的空地上,一場簡樸而熱烈的年終總結大會正在召開。寒風雖冽,但每個紅星廠職工的臉上都帶著抑制不住的笑容和期待。
劉栓柱作為生產主管,率先走上臨時搭建的主席臺,聲音洪亮地彙報:“同志們!在秦廠長的英明領導下,我們‘遠風’牌水泵,全年累計生產銷售突破五萬臺!遠銷滬上及周邊十數個縣市,實現產值……一百三十萬元!利潤……五十二萬元!”
“譁——!”人群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五十二萬的利潤!這個數字對於一年前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靠給公社打零工餬口的工人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許多老工人的眼眶都溼潤了。
李大柱隨後彙報了技術科的成績:“在秦廠長親自指導下,我們完成了‘遠風’牌電風扇的全部設計工作,並制定了《‘遠風’牌電風扇優質製造標準(鳳棲縣推廣版草案)》,已獲得縣領導的高度認可!研發車間主體工程已於本月順利完工,各類實驗裝置正陸續進場安裝!柴油機預研專案也已取得初步進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