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1980

第40章 土法攻克工藝難題

時光荏苒,轉眼已是數年過去。

自那日錢解放一行人有些失魂落魄地離開後,紅星公社農機修造所,不,現在應該稱之為“紅星農機廠”,在秦奮的帶領下,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遠風”牌水泵憑藉其過硬的質量和遠超同儕的效能,早已不僅僅是滬郊的明星產品,更是逐步向著周邊省市輻射開去。長江三角洲的富饒土地上,水網密佈,農田萬頃,“遠風”水泵以其強勁的動力和耐用的口碑,成為了無數農民兄弟春灌秋排的得力助手。

廠子的規模也早已今非昔比。原本那幾排舊廠房旁邊,又擴建了寬敞明亮的新車間,轟鳴的機器聲晝夜不息,代替了昔日的寂靜。流水裝配線從最初的兩條,擴充套件到了五條,並且在秦奮的不斷最佳化下,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老師傅們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熟練的徒弟,而秦奮親自制定的技術考核標準和績效激勵方案,更是讓整個工廠充滿了你追我趕的活力。

王秀蘭如今依然負責廠裡的後勤和會計,賬本上的數字讓她每天都笑得合不攏嘴。那些曾經只敢在夢裡想的富裕生活,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家裡的土坯房早已翻新成了氣派的磚瓦房,秦小月也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縣裡的中學唸書,成績名列前茅。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她的兒子,秦奮。

此刻,秦奮正和李順才、王秀蘭,以及幾個廠裡的核心技術骨幹,如已經能獨當一面的劉栓柱和李大柱等人,圍坐在一臺嶄新的十四英寸“金星”牌黑白電視機前。

這臺電視機,是廠裡兩個月前剛剛添置的“大件”,放在了重新修葺過的辦公室兼會議室裡,平日裡除了讓大家看看新聞,瞭解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用途,便是今日——觀看共和國成立三十五週年的國慶大閱兵。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

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室內,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期待與興奮。電視螢幕上,雪花點閃爍了幾下,隨即出現了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的畫面。

“開始了!開始了!”李順才的聲音依舊洪亮,只是鬢角已添了幾分華髮,但那股子精氣神,卻比幾年前更足了。他使勁拍了拍巴掌,腰桿挺得筆直,彷彿自己也置身於那觀禮臺之上。

王秀蘭則是緊張地攥著衣角,臉上帶著淳樸的笑容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對於她這樣的普通農村婦女而言,能夠透過電視看到如此盛大的慶典,已是畢生難忘的經歷。

秦奮的目光沉靜而專注,緊緊盯著螢幕。與周圍人的激動外露不同,他的內心同樣波瀾壯闊。自穿越而來,這幾年他埋頭苦幹,一心撲在技術革新和工廠發展上,為的不僅僅是改變個人和家庭的命運,更是希望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而今日這場閱兵,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強音符的一次集中展現。

電視畫面中,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奏響,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緊接著,一列列步伐整齊、軍容嚴整的受閱方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如鋼鐵洪流般透過天安門廣場。

步兵方隊,氣勢如虹;女兵方隊,颯爽英姿;民兵方隊,意氣風發。

每一次口號,都震耳欲聾;每一個步伐,都精準劃一。

“好!好樣的!這才是咱們中國軍人的樣子!”李順才看得熱血沸騰,忍不住大聲叫好,唾沫星子都快噴到了電視螢幕上。

劉栓柱和李大柱這些年輕人,更是看得目不轉睛,眼中充滿了崇拜與嚮往。他們雖然只是工廠的工人,但此刻,那份與有榮焉的自豪感,是如此真切。

秦奮微微點頭,他看到的不僅僅是軍人的風采,更是這背後體現出的紀律性、組織性和協同性——這些同樣是現代化大工業生產所必需的素質。

很快,車輛方隊開始接受檢閱。

當一輛輛嶄新的國產“紅旗”檢閱車駛過時,當一排排披掛著反應裝甲、炮管昂揚的國產新型坦克發出隆隆的轟鳴駛過廣場時,當一門門巨炮被牽引車拉動,展現出其猙獰而威嚴的面貌時,辦公室內的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我的乖乖!這坦克,比咱們以前在畫報上看到的蘇聯坦克還要威風!”李大柱咋舌道,眼睛瞪得溜圓。

“那是!這都是咱們國家自己造的!”劉栓柱與有榮焉地挺了挺胸膛。

秦奮的目光卻如同X光一般,似乎要穿透那些鋼鐵外殼,洞悉其內部的構造。他看到的,是精密加工的發動機,是特種合金鋼鑄造的炮管,是複雜的光電火控系統,是龐大而高效的後勤保障體系……

這一切,無一不是國家整體工業實力的體現!

而當電視鏡頭給到戰略導彈方隊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枚枚如同擎天巨柱般的導彈,靜靜地躺在巨大的拖車上,緩緩駛過。它們或許沒有坦克火炮那般張揚的殺氣,卻散發著一種令人心悸的,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略威懾力。

解說員激昂的聲音在介紹著:“這是我國自行研製的中程、遠端和洲際戰略導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