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1980

第52章 成立電機研發部

秦奮微微一笑:“周工過獎了。我也是被逼上梁山。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時間緊迫,技術積累幾乎為零。所以,我想請周工您,能加入我們的‘特種材料攻關小組’,憑藉您在材料學領域的深厚造詣,給我們掌舵引航。”

周海濤沒有絲毫猶豫:“秦廠長,您太看得起我周海濤了!國家培養我這麼多年,學的這點知識,如果能為打破國外壟斷,為咱們自己的工業出一份力,那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個小組,我加入!雖然我的專業方向是金屬材料和內燃機熱效率,但高分子材料方面,我在研究所時也有所涉獵,至少在理論基礎和實驗方法上,應該能提供一些幫助。”

“太好了!”秦奮心中一喜,周海濤的加入,無疑為這個攻關小組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他知道,這位省研究所出來的專家,絕非浪得虛名。

下午,秦奮召集了李大柱、周海濤、以及技術科幾名在高分子材料、模具、注塑工藝方面略有基礎的骨幹,在自己的辦公室再次召開了一個小型技術研討會。

“RMA-7,根據我目前掌握的有限資訊,”秦奮攤開一張白紙,上面是他憑藉系統提示和後世記憶,勾勒出的一些關鍵效能引數和可能的化學結構片段,“其主要成分應該是以聚苯醚(PPO或PPE)或者聚碳酸酯(PC)為基體,透過與ABS樹脂、聚苯乙烯(PS)等材料進行共混改性,並新增了特定的增強劑(如玻璃纖維)、阻燃劑、抗氧化劑、潤滑劑等一系列助劑複合而成。”

秦奮丟擲的這些專業名詞,讓李大柱等人聽得雲裡霧裡,但周海濤的眼睛卻驟然亮了起來。

“聚苯醚合金?PC/ABS合金?”周海濤喃喃道,“秦廠長,您這個判斷非常專業!這兩種合金體系,確實是國際上高效能工程塑膠的重要發展方向,具備高衝擊強度、耐熱性、尺寸穩定性和良好的加工流動性。如果RMA-7是這個路子,那我們至少有了一個相對明確的模仿和追趕方向!”

秦奮點點頭:“模仿只是第一步,我們要做的是超越。我考慮的是,我們能不能嘗試以國內相對容易獲取的聚丙烯(PP)為基礎,透過化學接枝、共聚改性,或者引入高效能彈性體增韌,再輔以特定的成核劑、增強填料,來開發一種全新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效能改性聚丙烯材料?”

“改性聚丙烯?”周海濤沉吟道,“PP成本低廉,來源廣泛,這是巨大優勢。但其本身在剛性、耐熱性、耐候性以及低溫韌性方面,與PPO合金或PC/ABS合金相比,有先天不足。要達到RMA-7的綜合效能,改性難度極大,需要非常精妙的配方設計和工藝控制。”

“所以才需要攻關。”秦奮目光灼灼,“我會提供幾個可能的改性思路和關鍵助劑的篩選方向。比如,我們可以考慮採用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來提高其極性和與其他聚合物的相容性;增韌方面,可以研究EPDM橡膠或者POE彈性體的效果;增強方面,短切玻璃纖維或者更為先進的晶須材料也可以納入考慮……”

秦奮結合系統提供的“RMA-7最佳化應用方案”中的逆向線索,以及後世對高效能改性塑膠的普遍認知,如庖丁解牛般,將一個複雜龐大的材料科學命題,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技術攻關點,並給出了極具前瞻性的方向指引。

李大柱等人雖然不完全懂那些化學名詞,但他們能感受到秦奮話語中的自信和清晰的邏輯。而周海濤,則越聽越是心驚,看向秦奮的眼神,已經從最初的賞識,帶上了一絲探究和深深的敬畏。秦奮提出的這些思路,很多都觸及了當前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前沿,甚至有些提法,比他在省研究所接觸到的課題還要新穎和大膽!這位年輕的廠長,究竟還隱藏著多少秘密?

這場小型的技術研討會,一直持續到傍晚。會議結束時,李大柱和周海濤的筆記本上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記錄和初步的實驗方案。他們心中的迷霧被驅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雖然崎嶇,但看得見方向的攀登之路。

秦奮深知,光有方向還不夠,行動必須跟上。他當即拍板,授權李大柱,可以在縣裡甚至省裡的化工商店、試劑商店,不計成本採購所需的基礎樹脂、化學試劑和小型實驗裝置。同時,讓劉副廠長協調,騰出廠區一個獨立的倉庫,改造成臨時的化學和材料效能測試實驗室。

接下來的幾天,紅星廠彷彿進入了一種奇異的亢奮與壓抑並存的狀態。滬上市場的捷報依舊傳來,新的訂單雪片般飛來,工人們加班加點的熱情不減。但與此同時,一股無形的壓力也籠罩在每個人心頭。核心管理層和技術人員都知道,一場關乎工廠命脈的戰鬥已經打響。

秦奮也沒有閒著。他透過王奎山書記的關係,輾轉聯絡到了一些在滬上“路子比較野”的貿易商,試圖在日島企業正式“變臉”前,高價搶購一批RMA-7原料。然而,得到的訊息卻並不樂觀。

“秦廠長,不是兄弟不幫忙啊!”電話那頭,一個帶著濃重滬上口音的聲音顯得頗為為難,“您說的那個RMA-7,最近確實風聲不對。‘東麗會社’那邊口風緊得很,說是‘產能調整’,優先供應他們的戰略大客戶。我們這些小魚小蝦,別說加價了,以前的訂單都開始拖延交貨了。我託了內部關係打聽,好像是衝著幾家最近冒頭比較快的國內廠子來的……”

秦奮的心沉了下去。系統的預警,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日島人的動作,比他預想的還要快!

看來,指望外部輸血這條路,基本被堵死了。

“我知道了,多謝。”秦奮平靜地結束通話了電話,眼神卻愈發堅定。

也好。

置之死地而後生。

不把我們逼到絕境,我們又怎能爆發出打破一切枷鎖的力量?

他走到窗邊,看著廠區內,燈火通明的臨時實驗室方向。李大柱和周海濤,還有那些年輕的技術員們,此刻一定還在為了那一個個化學分子式、一條條效能曲線而奮戰吧。

“同志們,拜託了!”秦奮在心中默默說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