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1980

第410章 秦奮的報告:一份讓國家沉默的差距分析

《關於我國在頂尖半導體裝備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真實差距評估》

看到這個標題,在場的許多人眉頭就是一皺。關於差距,這些年他們聽過無數的報告,有半導體行業的,有航空航天的,有生物醫藥的。大多數報告的基調都是“差距依然存在,但我們正在奮力追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他們對此已經有些“脫敏”了。

然而,當他們翻開第一頁,看到那張密密麻麻的“全球供應商蛛網圖”時,每個人的表情都開始變得凝重。

那是一種直觀的、無可辯駁的視覺衝擊。

華國的位置,與其說是參與者,不如說是一個旁觀者。

會議室裡,只剩下紙張翻動的聲音。

當他們看到那份超過一百頁的零件分析清單,看到那一排排冰冷的“國產化率”數字時,翻頁的聲音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沉重。

12%,8%,15%……

這些數字像一記記重錘,敲在每一個人的心上。他們都是從各自的領域摸爬滾打上來的,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數字背後意味著什麼。

那意味著,只要對方願意,可以隨時切斷這臺工業巨獸90%以上的“血管”。

原定於討論宏觀經濟規劃的會議,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徹底改變了。

當報告翻到第二部分,“三大核心繫統”的分析時,會議室裡陷入了徹底的安靜。

再也沒有人翻頁了。

所有人都停在了這一部分,逐字逐句地閱讀著。

“兩萬瓦功率……每秒五萬次噴射……米國Cymer,技術壟斷。”

一位主管科技的副總理,手中的鋼筆無意識地在筆記本上停住,筆尖印下一個深深的墨點。他主管科技多年,當然知道兩萬瓦的工業鐳射器是什麼概念,那幾乎是現有工業鐳射器功率天花板的存在。而每秒五萬次的精準液滴噴射,這更是超越了想象的控制精度。

“表面光滑度小於0.1奈米……德意志蔡司,技術壟斷。”

另一位出身於科研體系的委員,下意識地用手指摩挲著光滑的桌面。0.1奈米,那是原子級別的尺度。他無法想象,一塊人頭大小的鏡子,要如何才能打磨到這種程度。這已經不是工藝,而是逼近物理極限的藝術。

“超越10G的加速度……奈米級同步定位……荷國阿斯麥,工藝壟斷。”

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匯聚在了工件臺的描述上。

如果說光源和物鏡代表了靜態製造能力的極限,那麼這個工件臺,就代表了動態控制能力的巔峰。

兩架超音速飛行的戰鬥機,進行誤差不超過一根頭髮絲的空中加油。

報告中這個不算嚴謹但卻極其生動的比喻,讓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們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具體,如此殘酷地認識到,在工業金字塔最頂尖的那個位置上,他們與對手之間,隔著的到底是什麼。

那不是幾項技術,不是幾家公司,也不是幾年的時間。

那是一整個技術時代的鴻溝。

是一個由物理、化學、光學、材料學、精密運動控制等無數個學科,經過幾十年積累、迭代、整合後,共同構築起來的,一個完整的、閉環的、外人無可企及的技術生態。

會議室裡,陷入了長久的、令人壓抑的沉默。

空氣彷彿凝固了。

每個人都拿著那份報告,但視線卻早已穿透了紙張,望向了虛空。每個人的腦海中,都在進行著一場風暴。

以往那些“奮力追趕”“取得進步”的報告,在眼前這份血淋淋的解剖圖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這哪裡是追趕?這分明是站在山腳下,仰望著一座根本看不到頂的,垂直懸崖。

許久,許久。

坐在首位,那位一直沉默不語,只是用手指輕輕敲擊著報告封面的長者,終於緩緩抬起了頭。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看到了每一個人臉上那份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知道,這份報告的目的達到了。

它沒有帶來恐慌,而是帶來了清醒。一種前所未有的,甚至有些痛苦的清醒。

他的手指停止了敲擊,輕輕地合上了報告。

他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迴響在寂靜的會議室中。

“這份報告,是誰寫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