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之我是劉病已

第88章 元鳳六年秋

元鳳六年,秋。

一場秋雨一場寒,安平裡一處原本雜草叢生,荒蕪日久的土地上一座嶄新的學舍拔地而起,在雨後朦朧中宛若畫中。

“倉頡作書,以教後嗣。

幼子承詔,謹慎敬戒。

勉力諷誦,晝夜勿置。

苟務成史,計會辯治。

超等軼群,出尤別異。

初雖勞苦,卒必有憙。

愨願忠信,微密瘱㥶。

儇侫齊疾..........”

清脆洪亮的讀書聲從學舍中傳出,遠處‘路過’的村民都欣慰不已,有的甚至嚎啕大哭......這個時代讀書太難了.....

沒有老師教導,沒有傳承,他們連識字都成了奢望,現在他們安平裡竟然有了學舍?聽到孩子們的讀書聲他們簡直宛若身處夢中!

一年多的時間,他們每次經過這間他們親手建起來的學舍,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仔細聆聽孩子們的讀書聲。

雖然聽不懂,但總是百聽不厭.......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

學舍前院中,已經成為學舍教授孩子先生的杜兼此時將自己收拾的一絲不苟,哪有病已當初初見時的糟蹋?

一年多時間的相處,他早已被這個比自己小太多的少年折服。

不管是墨家經典,還是儒家思想,或者是百家理念.....這個少年總是會說出讓人眼前一亮的見解。

剛開始他還不服氣,自己浸淫墨學數十年的人還比不過一個少年郎?但事實證明他錯了,並且錯得離譜。

直到現在他都記得當初病已說的話.......那日他們辯論到激烈處,病已直接起身大聲道:“墨,民之技也;儒,民之德也;百家,民之行也。”

“民無技,無以存;民無儒,無以知;民無百家之想,行屍者也!”

“世間大道,殊途同歸,何以分而裂之?”

“理越辯越明,道越論越清........周失其典,天下分而得之,也應合而聚之,此乃大道之行,天之常也.........”

回想當初自己心中的震撼,直到現在都有些暈乎乎的,這是何等的胸懷,這又是何等大志?

他,真的能做到嗎?

-----------------

杜兼正帶著約五十個孩子做著手工,都是一些簡單的工具,如規、矩...他要求每個人都做出自己將來要使用的學習工具。

看了一眼屋內,他本以為眼前少年只是小打小鬧而已,大不了就十多個學生,但誰知在招收完畢後竟然足足百餘人報名,而那傢伙也是來者不拒,直接將學生收滿了。

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在十二歲以下,八歲以上,超出年紀者不收,不然至少會多出好幾倍,差不多整個平安鄉的適齡孩子都來了。

屋內,病已一手拿著竹簡,一手執一柄竹製的短尺在學生之間巡視,凡是不認真讀書的,少不了要捱上一下。

這個時候可沒有孩子不能打,不能罰的說法,講究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戒尺之下無庸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