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三年繁衍所得皆為驛站之人所有,輪換則需留下朝廷規定數額於繼任者,牧場也將為後來者繼承,但若願意舉家前往,則皆為其有。”
說完這些,他看向幾人道:“此事萬萬不可大意,驛站之事雖小,卻是我大漢控制草原的重要措施,定要重視!”
“對於草原諸部,朕意為其重新劃分草場,非朝廷之命不得越界,越界則視為挑釁!”
“千人以下部落首領為百戶,五千人以下部落首領設千戶、假千戶各一人,統轄方圓百里之內百戶。”
他看了一眼正在記錄的劉子庸,沉聲道:“萬人以上部落拆分。”
“於依山傍水之地,適宜耕種,或水草豐美之地建立城池,規模由具體情況而定!”
“城池之內設立官署,由當朝廷派遣官員和當地副千戶共同主政,各領千人騎兵。”
“於險要之地,兵家必爭之地建立塢堡,駐紮人數爾等可自行決定。”
“匈奴單于以下諸多貴族全部遷往長安,但不得虐待.........”
隨著劉詢一句句政令從口中說說出,劉子庸興奮地奮筆疾書,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對草原實施大規模統治的初始,所有政令都意義重大。
他有種見證歷史之感,更榮幸能參與這樣的決策之中,哪怕只是記錄。
隨即霍光、桑弘羊、丙吉等人再進行查漏補缺,一份關於大漢針對草原實施統治的政令隨之誕生。
它雖然簡陋,甚至根本不知效果如何,但這將是開天闢地的第一次,他們已經做好了隨時調整的準備。
最後說到草原最高行政機構設立,劉詢沉思片刻道:“朕意將草原劃分為兩塊,分別為漠北、漠南,分別設立漠北都護府、漠南都護府。”
“都護府設都護一名比兩千石,長史一名比兩千石,屬官若干。”
“都護為軍事主官,領一萬騎兵駐紮,三年連帶將士一起輪換,行征伐、維穩之事。”
“長史為主政主官,和都護平級,但戰時受都尉調遣,主轄區各部落糾紛裁決,民生和教化之事,不做任期規定。”
隨著眾人商議越加深入,雖然在長安就已商議日久,但真到做的時候才發現諸多問題,隨後幾日眾人每日商議不戳。
當第二日劉槐和胡安到來也被劉詢拉來商議,畢竟他們比在座眾人都熟悉草原事務。
有了兩人加入,又發現不少漏洞,這讓眾人更沉下心來分析利弊.......
時間緩緩流逝,隨著大漢天子詔令傳至草原諸部,無論心中如何想,口中滿是答應,對於不知好歹之輩,趙充國可不會客氣,數日間盡起大軍,三個萬人部落就此消失。
草原大震,各部震恐,之前還有些敷衍的部落首領再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即備上重禮南下。
漠北堅昆部落,其首領為原右校王李不悔之弟李承祖,亦為飛將軍李廣之孫李陵之次子,其長子李不悔已在王庭之戰中被俘。
這日,王帳之中氣氛凝固,在兄長李不悔被俘後李承祖就被推舉為首領,此時眾人看著大帳中央站著的人,都露出複雜之色。
“諸位考慮的如何了?”
被派往堅昆部落傳召其南下覲見天子的使者,看向上首李承祖,他神情淡然,來時候將軍就已交代,如若對方膽敢違抗天子之令,就即可北上踏平其部。
他沒有過多言語,就在等對方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