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城,鳳池坊,積水潭北岸。
位於宮城以北,是大都最為繁華之地。
亭樓閣宴,遍處可及。
更是勾欄聽曲的絕妙之處。
尤其是,書齋與青樓交錯而立。
因此,讀書人最喜這裡,以讀書的名義走進書齋,轉身就進了青樓,瀟灑快活幾下,再進入書齋讀書。
甚至,有的老闆將書齋專設於青樓之中。
齋門處,幾個打扮成讀書人的青樓女子,用那軟糯的語氣,念著聖人之書,隔牆處,運動的讀書人,更覺得樂趣十足。
“先生,您別走啊!
“奴家最喜歡和您這樣的人一起讀書了。”
剛滿二十二歲的劉伯溫“逃荒”似地從青樓裡,不,是從書齋中逃出。
逃離青樓十米遠後,劉伯溫拍拍身上的胭脂氣,自言自語,似乎寬慰自己。
“若不是大都之內,只有這家青樓的書齋有剛出版的話本,我才不會進去。”
劉波溫從懷中拿出幾本話本。
《石頭孫立》《青面獸楊志》《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
他仔細翻閱,欣喜若狂。
“師兄說,這幾本話本精彩絕倫,是放鬆的絕佳之物。”
劉伯溫決定今晚讀一讀。
他要好好的評判一下。
而劉伯溫嘴中的師兄正是施耐庵,二人都師從元朝頂級理學大師鄭元善。
至順二年(1331)年施耐庵中進士,師兄傳授成功經驗:沒事多聽聽雜劇戲曲,看看話本小說。
劉伯溫成功透過鄉試,此次,前來大都準備參加會試和殿試。
會試理應二月一日進行,可寧宗去世,所有的事情全都耽誤了。
前十天之前,禮部發布通知,會試延期進行,具體時間再行通知。
而世面上,一些訊息頻出。
有說半年後進行。
也有說三個月後。
各說有各的人脈。
不知真假!
而沒有考試到期的緊迫感後,劉伯溫決定先放鬆片刻。
元朝科舉分三關。
第一關是鄉試,即省考。
從天下選拔出三百人參加會試,而只有一百人透過。
剩餘一百人進入殿試,這個時候穩了,因為這一關不淘汰人。
劉伯溫自信十足,他一定能進入殿試。
但是,他還是聽了師兄施耐庵的話,前來購買話本看看,前幾日買的話本已看完,找了幾家才找到這手中精妙話本,裡面還有插圖繪畫,實乃精品。
正當劉伯溫抬步就走之時,青樓門口處一陣騷動。
下一刻,烏泱烏泱的讀書人跑了出來。
“劉兄!”
一人從身前經過之時,停了下來,拱手道。
此人是劉伯溫的老相識。
也是此次參加會試的人員,名餘闕,是武威唐兀人,但從行為舉止來看,已與漢人無異。
“餘兄,不知何事如何匆忙?”
劉伯溫好奇地問道。
餘闕擦擦嘴角,正襟衣冠,道:“劉兄不知?”
“有一人家中乃禮部人員,他得到訊息,下月一日,就是會試第一場考試。”
“禮部的通知馬上下來。”
“短短几日,不能再耽擱。”
“我這準備回家備考!”
“唉!悔不當初,我應該好好在家用功讀書,都怪這青樓,誤我前程!”
“要是延遲一個月時間,我用功讀書,必能高中!”
“可現在,荒廢大把時光,這考期將近,不知如何是好啊!”
餘闕搖搖腦袋,一臉懊惱之情。
聞聽此言,劉伯溫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