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今天準備了不少菜。
而且全部都是洪城很有代表性的燒菜。
比如洪城的啤酒燒鴨,可以說一直以來都是本地市民最喜歡的燒菜之一,歷經幾十年,都經久不衰。
還有蘿蔔乾炒豬油渣,雖然這個菜的成本並不貴,食材也普通,但也是一道下酒利器。
豬油渣一般有兩種,一是雞冠油,也就是花油,還有一種是五花肉上面的肥肉,李揚認為炒蘿蔔乾,用肥肉油渣吃起來才帶勁。
像什麼黃丫頭燒豆腐,紅燒豬腳等等,幾乎可以這麼說,每一道菜都是上世紀起就流行的,到現在依舊受到本地人的喜愛。
本來李揚還想做一道藜蒿炒臘肉,但現在沒有臘肉,除非用去年的庫存。因為臘肉一般都是在冬至那天進行醃製,然後靜置幾天,讓鹽滲進肉裡面,再拿到太陽底下暴曬。
過年的時候,藜蒿炒臘肉並不僅僅只是洪城的一道代表菜,還有一種特殊的象徵意義。
它象徵著馬上要過年了,對外地的打工人來說,這也是家的味道。
因為沒臘肉,所以李揚選擇做辣椒炒肉。
就像黃毛說的,他的動作真的很快。
不過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陳詠荔幫李揚打下手時,也顯得不忙不亂,兩人配合起來還挺協和。
羅美珍見到這一幕又樂呵的不行。
當然她也沒有一直休息,她是想提供兩個年輕人獨處的空間,但要是理所當然的接受陳詠荔的熱情幫忙,也不是這個事兒。
對方客氣,自己得更客氣。
羅美珍幾次想進去幫忙,但陳詠荔表示不用,反而還讓她好好的休息,自己和李揚幹就行了。
羅美珍巴不得這樣,然後又回到了前面,並且還囑咐所有人,在他們兩個沒有把飯做好之前,一律不許進廚房。
之前的李記明廚是個小店,做早餐倒是無所謂,如果要炒菜的話,那麼小也做不來。
把隔壁的店也租下來之後,就寬敞多了。
李揚特意多買了兩個煤氣灶備用,反正也要不了幾個錢,以防關鍵時候能派上用場。
李揚先把鴨子洗了一遍,把表面所有的粘膜還有血塊,清理的乾乾淨淨,然後再剁成塊,又用清水沖洗一遍。
一般來說,如果時間不是特別急,小火慢燉是最入味的。
但要是搶時間的話,那自然得派上高壓鍋。
李揚特意問陳詠荔餓不餓。
“現在還不是特別餓。”陳詠荔倒是很誠實。
她和李揚一起做飯,實際上心理上的愉悅已經遠遠超過身體上的飢餓了。
“那就好,大概一個小時之後就可以吃了。”
李揚是一個對食材很講究的人,他不用高壓鍋,以時間的法寶取勝。
將啤酒鴨和豬腳全部都煸熟加入調料後,然後加水沒過食材,開小火慢慢的燉了起來。
然後開始燒黃丫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