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大學生,活好……
我天天健身,非常的強壯……
我家裡是賣茶葉的……
……
網友們看到微聊推出附近的人功能,立刻對微聊的舉動表示稱讚。
“這個功能很有意思啊,我覺得網際網路時代,大家就是要盡情的交朋友,但有時候距離太遠的話,又不是太方便,附近的人剛好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功能是真的很好玩,比qq裡面按條件新增,簡直不要好的太多。”
“附近的人!這名字真的是神了,首先手機本身就有便捷性,走到哪裡帶到哪裡,那豈不是時時都可以新增不同地方的人了?”
“就問騰訊這下拿什麼抄啊?總不可能不要臉到這樣的程度,微聊一推出附近的人,他就立刻跟上吧?”
“他可以不叫附近的人,難道你還能阻止他叫周邊微友嗎?”
“神他媽周邊微友!”
“……”
公告發出沒多久就立刻引起了無數網友激烈的討論,首先面對騰訊那種壟斷式的不要臉的做法,微聊的這個舉動可以說是在迫不得已中的最優解。
用qq號註冊不也就圖個記起來方便嗎?
那直接用qq號作為微聊的id,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畢竟這也是兩種不同的軟體,雙方之間是沒什麼互動的。
第二個推出的新功能的確讓很多人充滿了興趣。
微聊作為聊天軟體,肯定一切都得為聊天這件事服務,附近的人也是聊天衍生出來的功能,並不算故意為了差異化而胡亂新增。
很快微聊又一次的登上了熱搜,而且是直接霸佔榜一的那種姿態。
緊隨其後的是附近的人。
陳默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公告一發出去,立刻就把新版本的微聊上架了軟體市場。
同時也可以透過軟體本身進行熱更新。
很多人用上了最新版本,迫不及待的就開啟了附近的人這個功能,最初大家對200萬的使用者量並沒有什麼很直觀的概念,但隨著附近的人推出才知道這個資料有多麼恐怖。
附近的人裡幾乎有好幾十個使用者,這還只是周邊10公里。
此時美顏功能還沒有那麼強大,網上也沒有那麼多套路,不少人都用的是自己的照片作為頭像,這一排排附近的使用者幾乎都是帥哥美女,而且都非常的年輕。
一位暱稱為“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陳先生”的使用者,點開了一位叫做“夏末秋至”使用者的頭像,長頭髮,大眼睛長得非常漂亮,直接就發了一個“美女,你好”過去。
對方回覆的也很及時,兩人就這麼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
誰知這聊天的過程非常的愉快,得知雙方又是單身,就這麼聊了幾天,於是便互發照片,覺得還不錯,再加上又是同一個城市的,決定哪天見面一起吃個飯。
見面之後兩人依舊覺得投緣,回去之後,陳先生便在微聊上向夏女士表白,然後一段美好的姻緣就這麼開始了。
類似的例子幾乎數不勝數。
有的是互相單身的年輕人,透過附近的人功能找到了本地的男女朋友。
也有的是身材火辣的離異少婦,透過這個功能得到了靈魂的慰藉。
有一些商業嗅覺比較敏銳的則是選擇在微聊上面進行小小的創業,比如賣賣茶葉,白酒之類的。
不管怎麼樣,微聊推出的附近的人功能,幾乎是好評聲一片,幾天後使用者數量再一次的激增,達到了250萬。
見到這種結果,騰訊直接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