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吃了嗎方方面面的確領先,但大家努力的追趕,也不是說一點作用也沒有。
同樣高興的還有大眾點評的張濤。
在本地餐飲服務這塊,吃了嗎已經逐漸要超過大眾點評了——需要注意的是,外賣這一塊大眾點評是沒做的,之所以說吃了嗎在餐飲方面已經超過大眾點評,主要還是各種使用者攻略等等。
因為自從吃了嗎App上線之後,不管是網站還是手機端軟體,使用者只要是點過外賣或者進行過團購,都可以做出評價。
而且這個評價是有模板的。
比如口味打幾分,衛生環境打幾分,服務打幾分等等。
面對吃了嗎這種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張濤是有些頭疼的。
可隨著和美團的合作,大眾點評的團購業務也不停的上升,終於讓張濤看到了希望。
這個決策非常的正確,不但以最小的代價入股了美團,對方還幫自己把團購業務給搞了上去,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將來美團越做越大,那大眾點評也不吃虧。
而拉手網的吳波見到這一幕,心裡就有些不太好受了。
他果然沒看錯王興這人,各種鬼點子是真的多。
和拉手網談不成合作,轉頭就去找大眾點評了。
問題是這個合作物件還別說真的挺有想法,市場份額的極速飆升,就足以說明王興做對了。
吳波也跟著頭疼了起來。
每天李揚在會議上都會關注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動作,得知對方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他表示吃了嗎只需要按照原計劃執行。
因為美團和大眾點評雖然成長很快,但各項資料表示吃了嗎更快。
最多再過一個月,吃了嗎的團購業務就可以徹底的覆蓋全國了。
外賣業務稍微慢一點,但兩個月的時間足夠。
美團的業務增長,並不是因為它和大眾點評進行了合作,就深得使用者的喜愛。
主要原因是美團之前的市場份額太低,又突然獲得了大眾點評的資源,這才導致資料上的激增。
至於真實的使用者數量和認可度,距離吃了嗎還差好幾個拉手網加大眾點評。
不管美團和大眾點評再怎麼合作和追趕,吃了嗎的優勢還是無與倫比的,這也就導致了市場份額也一騎絕塵。
對李揚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
不誇張的說,吃了嗎在目前這些對手面前,屬於無懈可擊的存在,它只需要把現有的各種服務和決策做好,那直接就穩了。
李揚心想這次你王興還想偷家,根本不可能!
最後的勝利者只能是吃了嗎。
時間過得飛快。
很快就到了小米手機釋出會的日子。
作為公司的股東,李揚自然也要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