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的早晨,胡明一又按時來到秘密聯絡點:北運河南岸下的小窩棚。
這次,他沒乘劉源的小漁船,而是從南岸的一條小路來到了河堤。
張隊長在河邊大搬網的木橋上,見到胡明一和劉源進了窩棚,就趕忙走了過來,向他們一佈置了一個重大任務。
他拿出一個人的照片遞著胡明一和劉源,讓兩個人仔細端詳:
這個男人身穿黑藍色中山服,年齡在三十多歲,方圓臉,寬寬的腦門,一雙圓鼓的眼晴,高鼻樑寬下巴,耳朵很大。
張隊長介紹到:
昨天晚上,特科內線送來情報,南京政府又派來了省黨部組織調查室的新特務頭子,這就是照片上的這個人叫林正英。
林正英早年進入國民黨中央黨部調查科無線電訓練班,畢業後,進入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又調入中央黨部通訊總檯任副臺長是個技術型的特務頭子。
他於今天下午六點,從南京坐列車到津城火車東站下車,由駐津國民黨省部的特務們,乘兩輛小轎車接站護送。駐城的軍隊,也派出十幾個土兵和一個校級軍官到車站前警戒。
在路上,天津警察局用一輛警車開道,把林正英一直護送到國民黨省部大樓,也就是胡明一獨自深入虎穴的那個地方。
張隊長認為這次護送是戒備森嚴,動用了這麼多特務和軍警人員,表明國民黨特務還在恐慌之中,生怕再出事端。
他要親自帶領胡明一,劉源對林正英進行伏擊,作戰方式必經認直進行討論。
三位戰友各抒起見,商議制定一個嚴密的行動方案。
胡明一分折認為:
在火車東站去伏擊都很危險,車站內外都有重兵把守。
火車站的上下車旅客較多,我們一旦有顧忌,怕開槍傷及無辜的行人和市民,就放不開手腳,伏擊的難度很大。
他覺得護送林正英的特務們到了省黨部大樓附近的大街,認為安全了,可能放鬆了戒備。而最安全地方實際上是最危險的地方,在這個地區伏擊特務們的車隊,擊斃從南京來的林傑是最佳的地點。
劉源有不同的意見:
“明一兄,那可是市中心我們撒退很難,又距離運河南岸的秘密據點太遠。我和張隊長又不太熟細道路,很容易被趕來的軍警包圍。
張隊長聽這兩種意見,想了一會兒:
“小胡,小劉,你們兩人的意見都有一定道理,我覺得在車站伏擊危險最大。那十幾個軍人最不好辦,一旦開了戰,他們手裡的步槍,其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我們無法抵檔。在國民黨省部大樓附近伏擊是個好機會,特務們乘坐在轎車裡,還手的機會慢,便於我們開槍射擊。而且,他們是驚弓之鳥很會亂了陣腳。至於撒離,我會開轎車,搶了特務的一輛轎車,就能由小胡指路迅速撒離,怎麼樣。”
劉源十分贊同隊長的決定。
胡明一還提供了合適的伏擊地點:
“張隊長,在特務車隊途經國民黨省部大樓附近的路邊,有個名叫大鐵勺的飯鋪,我們化裝成顧客,到那邊吃飯邊等侍,不會引起特務們和別人懷疑,怎麼樣”
張隊長,胡明一和劉源制定了戰鬥計劃:
他化裝成外地跑買賣的山西老客,劉源當隨身小夥計。胡明一穿上時髦的衣服,戴一付水晶茶色眼鏡,打扮成城市青年,聚合在大鐵勺飯鋪裡吃飯。三人喝酒後,一人裝醉倒在街上,特務們車隊到來了就動手。
劉源開槍打最前面特務車隊頭車的輪胎,張隊長,胡明一射擊後面的車子,動作要快。如果,這些特務們不開車門窗,就用手槍直射車裡的敵人。
然後,他們三人各自進行準備,下午五點三十分鐘準時在大鐵勺飯鋪集合。
下午五點多鐘,位於國民黨省黨部大樓必經道路的大鐵勺飯鋪裡,來了一位身背裝錢搭拉,說著山西口音的老闆,身後跟著個小夥計。
這兩人在對著路口的窗子邊,選了一個飯桌坐下,向服務員要了四菜一湯,一瓶白酒吃喝起來。
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位穿西服,帶著茶色水晶眼鏡的年青人,也在靠飯鋪門口處的飯桌坐下,點了飯菜和一大杯白酒,悠閒地品嚐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