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中午,胡明一的家裡來了不少至親,定婚的儀式正好舉行。
這些姑姑,叔叔,舅舅姨媽等親戚們都讚揚胡明一有福氣,娶了一位這麼漂亮的大城市媳婦。
定親後,胡明一和金曼玉戀戀不捨地告別了父母一家人,到滄州縣城拜訪表哥,表嫂。
他們兩人搭乘村裡一位鄰居去縣城運貨的小驢車,來到了表哥,表嫂的家裡。
HEB省的滄州也原叫滄縣,這處地方,人傑地靈,古代戰國的名醫扁鵲和軍事家孫臏,清代的紀曉嵐,清未洋務派首領張之洞都出生於此。
滄縣城也稱獅城,在舊城不遠落座著一尊身長六米,體寬三米,高五米五,重達四十噸的鐵獅子。
大獅子坐北向南,背上有一個花蓮盤碗十分壯觀。
這個城鎮依鄰碧波盪漾,長著一望無際蘆葦的白洋淀,和寬廣,四通八達的大運河。
運河岸邊的碼頭百船停泊,水面上貨船穿梭,各種貨物源源不斷地會集到這裡。每到春節,只要沒有戰亂兵匪,縣城裡的空地上,大集市,小集市星羅齊布。
集市上都是人擠著人,貨攤挨著貨攤,十分熱鬧。
縣城內的街道上,人流不斷,大街兩旁古蹟廟宇,隋唐明清的古宅,大小商鋪飯館和土特產雜貨店,戲院茶社等應有盡有。
來到此地的外地人,還發覺,城裡武術館和鏢局處處可見,這就是滄州的一大特色,無數著名的武林高手輩出。
民眾學武術,練武術成了風氣,也帶動了華北五縣四鄉人們慕名而來。
眾多的鏢局更是名震八方,由於京杭大運河縱橫幾千裡,沿河兩岸群山環抱,兵匪猖狂。商船經過時常有被搶劫的危險,客商們的聘請武林高手,手執大刀,劍棍護航保架。
滄州縣城是大運河南北的交通要地,當地人們在這裡設鏢局,最合適。
胡明一的表哥,表嫂也是武林高手,在這一帶很有名氣,開了武館教授徒弟,廣聚人材,出僱保鏢,也為各地軍警界備選人材。
表哥的祖輩是相承的武術世家,那年清朝皇帝途經京杭大運河,去江南,路過滄州時,縣府衙門曾請他的爺爺,暗地護航保駕。
表哥老一輩的武館名稱《御林武館》,就是城內的縣衙也要退讓三分。
到了表哥的這輩人,更是青於藍而勝於藍。
胡明一從小天資聰明,好學能吃苦被表哥的長輩看上了,就到了縣城裡,在這家武館裡練功,幾年如一日和表哥朝夕相處。
以後,這位表哥也繼承了父業。
胡明一來此武館幾年後,就被來選警務人員的津城意租界警署的官員看中,當了巡警。
他與表哥雖相差幾歲,可互相之間的感情,比親兄弟還親。
表哥也把胡明一的父母當作親爹孃一樣,看到胡明一工作太忙,離老家也遠,時常和媳婦去看望這兩位長輩,問寒問暖,關懷倍致。
胡明一心裡像明鏡一樣,知道表哥,表嫂對他父母的敬意,每當他們夫妻到了津城,也都熱情招待。
表哥,表嫂求他要辦什麼的事情,他是必辦無疑,而且辦得又快又好,選送“田桂花”到劇團的這件事,就得到了他們夫妻的十分讚許。
表嫂也是喜歡胡明一,關心他的終身大事,幾次在縣城給他張落女朋友,也去了不少信件。
可是,胡明一的警察工作太繁忙了,一年兩年的也不回了老家,這些好事都沒辦成。那時,表嫂十分著急,她和丈夫夫的兩個孩子都七,八多歲了,可表弟還打光棍呢。
這回,表嫂看到胡明一領來一位漂亮的津城姑娘,才覺得這表弟眼光高了,沒看上她介紹的農村閨女,可她哪知道胡明一的秘密身份和內心的苦衷。
胡明一帶領末婚妻子金曼玉來到表哥,表嫂的武館,卻見到和幾年前的模樣,大不相同。
高大嶄新的四合院門上,大紅燈籠高高掛,兩尊雪白的石獅立在紅漆大門前,醒目金字的《御林武館》牌扁掛於大院門簷下。
大牆上有兩個大圓的“武”字引人注目,這座明未清初建的大院子己被翻修一新,更顯豪華氣派。
胡明一扣了扣獅頭門環,一會兒大門開啟了,表哥,表嫂一前一後走了出來。
他們互相拜了年,進了院子。
金曼玉第一次見到這麼寬闊,深遠的大四合院,在外院還建有鋪著黃土的大教練場,旁邊的長廊裡,擺著幾處紅色的大木架,上面放著不少練武的兵器。
順著外院中間的那條石板路,在過了一個隔牆的圓拱形門洞,來到後院。
大院內連三間的青磚瓦房,非常漂亮,灰牆紅門窗,屋頂上鋪著金黃的琉璃瓦,十分豪華漂亮。
胡明一,金曼玉跟隨表哥,表嫂一起,走進聯三間屋的正房。
屋裡高大寬敞,古香古色,擺設著紅木紫檀的傢俱,青花瓷瓶和古玩,牆上懸掛著秀美的山水畫。
一幅《浩然正氣》的隸楷書法橫批,鑲掛在正堂之上。
大家落坐在大八仙桌兩旁,表嫂把砌好的龍井茶水,端給胡明一和金曼玉,
她微笑地問胡明一:
“表弟,你和曼玉妹子定親了”
胡明一答應著和表哥,表嫂聊了起來:
“哥嫂,這院子粉刷裝飾一新,我都快認不出來了”
“表哥,表嫂,這院子太氣派了”
金曼玉也微笑的誇講。
表哥高興地講敘著:
“表弟,曼玉妹子,今年縣政府遵從上面的指示,要鴻揚中華武術精神,健身衛國,就給我們撥了款,我們又添了些錢重新修了武館”
表嫂又透露了更大的內情:
原來縣城裡大小武館不少家,那些撥款要按人頭分,她們家也得不了幾個錢,也翻新不起這麼大院子。
可時來運轉,胡明一介紹來的田桂花演出“七仙女”,“秦香蓮”的這兩部大戲,即唱的好,扮像也好,又漂亮有風姿,讓縣長的三公子迷上了。
縣長可能為了促成這門婚事,哄著他們這一家人,就暗裡多撥了些錢,才修繕了這院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