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也簡單,如果有隊友配合,隊友負責傳球,自己不斷移動,然後接隊友的傳球,在少運球,甚至不運球的情況下出手。
整個過程講究的就是一個快,接球、投籃一氣呵成,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從而規避防守。
如果只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把球往前方輕輕一拋,力道大概是籃球彈起位於腰腹位置,也就是通常接傳球的位置。然後自己往前移動,調整腳步,抓住籃球立刻出手。
此刻只莊宇一個人,就只能用後一種方法了。
只見莊宇把球往前方一拋,然後迅速移動,等到籃球彈起,人也剛好到達,雙手抓住籃球,稍微調整,隨即跳起,把球投了出去。
唰!
一聲輕響,籃球墜入網中。
之後莊宇又重複了幾次,移動的距離也有了變化,5個球進了4個,命中率很不錯。畢竟他平時也有練定點投籃,而這和定點投籃有些相似,只不過和無球跑動結合了起來。
但片刻之後,莊宇就皺起了眉頭:“命中率雖然不差,但速度還是慢了一些。”
這是因為平時練定點投籃,大多會有一個調整、瞄籃的過程,此時莊宇也是一樣,接球之後調整、瞄籃,然後才跳起投籃。
因為和定點投籃差不多,是有基礎的,所以命中率不低。
但一系列調整、瞄籃、投籃動作下來,出手速度顯然太慢了,難以很好地規避防守。
“得儘量簡化動作......”
莊宇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並開始糾正,簡化動作,加快速度,只是命中率又降了下來。
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他倒也不著急。
很多人一開始追求命中率,怎麼舒服怎麼來,但實際上命中率也很難達到很高。而莊宇因為“特殊能力”,一開始注重的就是動作標準,先將動作“複製”的足夠標準,然後才追求命中率。
看上去似乎殊途同歸,都一樣。
可實際上卻並不一樣,第一種見效快,但上限低;後一種見效慢,但上限會更高。
“滴滴......”
時間過的很快,電子手錶的鬧鐘響起。
莊宇將最後一個球投出,目送籃球鑽進籃網,這才撥出口氣,有些意猶未盡的撿起籃球,收拾東西離開。
......
回到家裡,莊宇也沒有直接休息。
吃了宵夜洗漱好之後,他回到房間,拿出幾本書。
這是幾本籃球相關的書籍,包括籃球運動科學,以及戰術等,都是楊國輝給他的,書皮已經磨損嚴重。在莊宇拿到的時候就已經這樣,顯然這幾本書被楊國輝教練翻閱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看了半個小時的書,莊宇才關燈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