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曼迪亞是一個常年缺水的國度,這裡乾旱是常態,因此在這個地方,許許多多可以當做糧食的農作物都很難種植。
在米莉父輩那一代,這裡蠻荒無比,到處都是本地土著的部落,他們那些野人以打獵為生,主食便是肉類,因此還不覺得農作物有什麼值得重視的地方。
可隨著時間推移,大量的外地湧入人口已經將科拉曼迪亞南部變成了近乎‘移民’的國度,那些土著部落此時都已經龜縮在了北部一片地區。
也因此,僅僅依靠狩獵漁獲,已經很難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
人們開始尋求更加多樣化的口糧。
這其中,每年依靠出口黃金所換來的糧食比例佔到了絕大多數,但卻不是全部。
就比如這裡比較出名的棕櫚煉油廠,每一年可以解決掉全國度很大一部分的食用油需求,甚至還有餘貨可以出口用來換取一部分的糧食。
但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缺口,其實是依賴本地種植的一種名為‘豆薯’的農作物來進行填充的。
陸明向米莉仔細詢問了這種名為‘豆薯’的農作物,米莉甚至還專門叫了人拿來了一些給陸明看。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非常抗乾旱的作物,根部能夠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而長出地面的莖部就依靠根部汲取到的深層地下水分來生長。
這種豆薯的根部,有些類似於紅薯,多汁,曬乾了之後甚至可以磨製成類似麵粉一樣的東西,但是不宜多食。這是因為本地地質的原因,那些根部往往金屬量超標,多食的話很容易患上肝病等病症。
而豆薯的莖部則會長出一種類似豆角的果實,這種果實則名符其實的全身是寶,不僅可以當做蔬菜來食用,豆子還能用來榨油,即便是一些非常乾旱的年度,這種豆子的出油率都可以達到恐怖的15%,這已經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這種豆薯其實長久以來就生存在這片土地上,但很可惜,被發現的時間比較晚。
縱然如此,截止到目前為止,整個科拉曼迪亞近四成的糧食缺口都是依賴這種植物來補充的。
其重要性,不必多說。
問題就出在豆薯身上!
按照米莉所說,在她父親還在的時候,科拉曼迪亞便興起過一陣‘改良豆薯’的風。
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外來的科學團隊發現了本地豆薯這種寶貝,然後‘辛苦’研究了多年,終於將其種子進行了改良!
據說改良過的豆薯,不僅抗乾旱能力更強,不易遭受蟲害,最為恐怖的就是出油率一度能夠達到18%甚至突破20%!
於是在當時的國王也就是維克魯一世的命令下,整個科拉曼迪亞都換上了這種優良品種。
最初的一兩年,人們也的確嚐到了改良豆薯的甜頭。
米莉也說當時她父親帶領著兄弟會成員也開闢了很大一片的農場用來種植改良過的豆薯,豆子再放進自家的煉油廠煉油,足足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美好歲月。
可好景不長。
沒多久人們就發現,這改良過的豆薯雖然成品的確牛掰,可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一批種子往往只能支撐一年使用,新長出來的豆子,是完全無法當做種子來使用的!
而且更加恐怖的是,按照科學的方法來種植改良豆薯後的土地,竟然無法再種植其他的東西,就連原本那些沒有改良的豆薯也無法生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