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代理人

第77章 燎原之勢

然而,信仰之力的暴漲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風波。這日,錦衣衛密報:青州、雲州等地出現百姓私設的“張公祠”,供奉著他的牌位,甚至有工匠鑄造了他的塑像,香火鼎盛,遠超地方城隍廟。

“民間竟如此推崇?”永定帝看著密報上的畫像——那塑像將他塑造成了手持書卷、腳踏齒輪的“教化神”,眉頭微微蹙起,“長生啊,你可知民間已稱你為‘文道顯聖’?”

張長生心中一凜,連忙躬身:“陛下明鑑,臣從未授意此事,定是百姓感念新學益處,才出此下策。臣這就下令拆除。”

“不必。”永定帝擺擺手,語氣聽不出喜怒,“百姓有感恩之心,亦是常情。”

這話如同一根細針,輕輕刺在張長生心頭。他瞬間明白,功高蓋主的隱憂,終究還是來了。

【檢測到永定帝心率上升,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存在忌憚情緒。】蒼天的聲音適時響起。

“陛下多慮了。”張長生語氣平靜,從懷中取出一卷圖紙,“臣正欲奏請,將新學管理權移交禮部,由朝廷統一管轄。臣願辭去各校總領之職,專心編撰教材。”

永定帝看著圖紙上“新學總署”的架構,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化為釋然:“你能如此想,朕便放心了。不過總署暫由你代管,待尋得合適人選再說。”他頓了頓,補充道,“那些祠堂塑像,不必強拆,“改為‘新學先賢祠’,供奉歷代推動教化之人,你也算一個,但需排在聖人之後。”永定帝的聲音帶著一絲微妙的妥協,既給了張長生體面,又劃清了君臣界限。

張長生心中瞭然,躬身應道:“臣遵旨。臣即刻著手整理歷代教化先賢名錄,確保公允。”

退出御書房時,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金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識海中,玄天咋咋呼呼:“這老皇帝夠精明的,既沒駁你面子,又把你捆在了‘先賢’的框架裡,省得你蓋過他的風頭。”

【皇權本質是壟斷信仰分配,永定帝此舉是在平衡‘新學信仰’與‘皇權信仰’。】蒼天的資料分析冷靜得近乎殘酷,【目前雙方信仰佔比為6:4,仍在安全閾值內。】

“這樣也好。”張長生走出宮門,望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新學本就不該依附於個人,先賢祠能讓它紮根更深。】

青天沉聲道:【宿主悟了。天道從不是一人之天道,而是萬民之天道。】

接下來的一月,張長生親自主持“先賢祠”籌建,從開天大聖人到本朝大儒,篩選出百位推動教化的人物,將他們的事蹟編撰成《新學先賢傳》,作為各校必修課程。狗蛋等學生還親手雕刻了先賢木像,其中張長生的木像排在第三十七位,比他預想的還要靠前。

“先生,您明明是新學創始人,怎麼排這麼靠後?”狗蛋不解地問,手裡還拿著刻刀。

張長生笑著揉了揉他的頭:“能和聖人先賢同列,已是殊榮。新學能成,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不是我一個人。”

這舉動傳到民間,百姓非但沒覺得張長生受了委屈,反而贊他“謙遜知禮”,信仰之力不僅沒減,反而更加醇厚。蒼天監測顯示,領域內的信仰之力開始與皇權產生良性互動,不再是此消彼長,而是如同雙輪驅動,共同滋養著大乾的國運。

【信仰融合度提升至30%,天道大盤修復率突破0.1%。】蒼天的聲音帶著一絲罕見的波動,【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就在新學穩步發展時,西域佛土又有了新動作。錦衣衛截獲密信,佛土竟聯合殘餘的巫妖勢力,在邊境散佈謠言:“新學是魔教邪術,學之會斷子絕孫”,還煽動邊民衝擊新設的學堂。

“這群禿驢,打不過就玩陰的!”無空老道在實驗室裡摔碎了試管,硫磺味瀰漫,“要不要貧道帶百花宮的人去搗了他們的老巢?”

張長生看著密信,眼神平靜:“不必。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實事。”他對曹錦道,“讓邊地學堂的先生們沉住氣,教百姓用新學的法子改良農具、識別毒草,等秋收見了成效,自然不攻自破。”

曹錦有些擔憂:“可那些被煽動的邊民已經打傷了兩位先生……”

“加派護衛,但不可與百姓衝突。”張長生語氣堅定,“給先生們發《急救手冊》,蘇眉長老會派弟子去邊地坐診,既治病,也教防疫知識,讓他們知道,新學是來幫他們的。”

【檢測到邊地信仰之力波動劇烈,負面情緒佔比60%。】蒼天播報資料,【預計三個月後,隨著秋收成果顯現,正面情緒將反超。】

玄天哼了一聲:“這群糊塗蛋,放著好日子不過跟著妖僧起鬨,等他們嚐到甜頭,哭著喊著要送娃上學。”

果然,三個月後,邊地傳來捷報:用新學“選種法”種植的小麥增產三成,“石灰消毒法”讓牲畜存活率提高五成。曾參與焚燒教具的邊民們,提著自家產的糧食送到學堂,對著先生們連連作揖:“是我們瞎了眼,錯怪了好學問!”

佛土和巫妖的謠言不攻自破,反而讓新學的名聲更盛。連大華王朝都派來使者,請求大乾派遣先生去大華講學,願意以十車良馬作為酬謝。

“答應他們。”張長生對使者道,“但不必派先生,我給你們一套完整教材,再送十架算盤、百支試管,能否學會,看你們的造化。”

使者喜出望外,捧著教材如獲至寶。玄天在識海笑道:“這下好了,以後大華的娃娃也要喊你‘祖師爺’了。”

【大華引入新學後,預計五年內農業產值提升15%,可間接緩解大乾邊境壓力。】蒼天的分析直指核心。

張長生望著窗外,先賢祠的香火嫋嫋升起,與學堂的書聲交織在一起。永定帝的態度也漸漸緩和,不僅下旨撥款擴建學堂,還親赴第三實驗小學聽課,看到孩子們用算術算出河工土方時,忍不住撫掌讚道:“此等實學,比之乎者也有用多了!”

年終歲末,張長生盤點這一年的成果:十一所實驗小學運轉如常,在校生達一千一百人,編寫教材三十餘種,培養師資兩百餘人,小蓮也負責第二小學的數學教學工作,領域已覆蓋大乾半壁江山。信仰之力如同潮汐,日夜滋養著天道規則,第三層“氣象調控”功能愈發穩定。

除夕夜,學堂放假,張長生與清婉、紅玉(百花宮事務暫畢,回京小住)、芸芸、小蓮圍坐在一起守歲。窗外菸花絢爛,映照著清婉手中的新學年報——上面畫著孩子們的笑臉,標註著“糧食增產”“農具改良”“疫病減少”等資料。

“明年,咱們要把學堂開到嶺南去。”張長生放下酒杯,看著窗外絢爛的煙花,語氣裡帶著篤定。清婉正給芸芸夾菜,聞言笑道:“嶺南溼熱,怕是要多編些防疫的教材。”紅玉捧著新學年報,指著“醫學課救治百餘人”的條目,眼中閃著光:“蘇眉長老說,百花宮的藥圃能和學堂合作,教孩子們認草藥、種藥材,一舉兩得。”

芸芸啃著糖糕,含糊道:“大哥哥,明年我也想上學堂,學那個能飛的紙鳶原理!”

張長生揉了揉她的頭,心中一片暖意。識海中,青天的聲音帶著欣慰響起:【天道大盤修復率0.15%,領域覆蓋大乾領土50%,達到歷史峰值。】

玄天打了個哈欠:“總算不是天天打打殺殺了,這樣挺好。不過別高興太早,佛土和巫妖肯定沒消停,指不定在哪憋著壞呢。”

張長生眼神微凝,隨即釋然。他看向桌上的新學章程,明年的計劃早已寫滿:編寫《初中物理》《植物栽培》,培訓第二批師資,在嶺南設五所學堂……挑戰永遠存在,但路已在腳下。

年初一的清晨,第一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排著隊給先生拜年,手裡捧著自家做的年糕、繡的帕子。狗蛋舉著一個新做的齒輪模型,興奮道:“先生,我爹用這原理改了鍛鐵爐,省了一半柴火!”

張長生接過模型,看著孩子們凍得通紅卻明亮的眼睛,忽然想起剛穿越時的茫然。那時他只想活下去,從未想過能走到今天——用知識點亮萬家燈火,以凡人之力撬動天道。

【檢測到全域信仰之力共振,形成‘教化光環’,可小幅提升領域內孩童的學習效率。】蒼天的聲音帶著一絲震顫。

他抬頭望向遠方,朝陽正從地平線升起,金色的光芒灑滿城池,照亮了學堂的匾額,也照亮了田野裡新翻的土地。大華王朝的使者已帶著教材啟程,嶺南的選址正在勘察,佛土與巫妖的陰謀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新的一年,開工了。”張長生笑著對曹錦道,轉身走向教室。書聲琅琅響起,與遠處工坊的錘聲、田野的吆喝交織在一起,匯成一首屬於凡人的讚歌。

天道的修復仍在繼續,而最好的修復劑,從來都不是驚天動地的神通,而是這人間煙火裡,一點點生長的希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